是什麼驅使我們窺探別人的藥櫃?

我們真正希望找到什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家沒有客用衛生間。這意味著當我們需要招待客人時,每個人都會使用我們的主衛生間,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暴露無遺。洗液、護髮產品、化妝品、維生素和胃灼熱藥物都放在臺面上。即使我已經開始努力在客人來之前收拾好任何真正屬於個人的物品,我們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只有當我們需要招待兄弟姐妹和父母之外的很多人時,這才會成為問題,而這部分是因為我發現一位客人在使用完衛生間後,擅自使用了我們的洗液、漱口水和眼線筆。為什麼不呢?這些物品都擺放在外面;沒有明顯的限制,但感覺像是一種侵犯。如果這是一個客用或次要的衛生間,這些物品是專門為訪客留下的,那情況會有所不同,但這些都是私人物品。 

這種行為並不罕見。一份資料報告說,大約40%的人如果有機會,會在主人的衛生間裡窺探(而38%的主人承認他們在客人到來之前會把東西收起來——我想我們已經加入了這個行列)。之後我們想知道她在那裡還可能做了什麼。她有沒有仔細檢視我們的處方藥?數過我們的創可貼?檢查過我們的避孕措施?但同時,她為什麼要這樣做——理論上來說?當人們打開藥櫃的門時,他們希望找到什麼?當一個私人空間被臨時共享時,是否有一條普遍理解的隱私界限不應該被跨越?

一般來說,衛生間是一個私人空間。它與我們家裡的其他公共空間(我們吃飯和聚會社交的地方)是分開的。在開放式平面圖的時代尤其如此,人們為了獲得開闊的視野而拆除房屋的牆壁。衛生間有一扇門。它是少數幾個始終有門的房間之一——例如,即使在沒有臥室與公共空間分隔的單間公寓裡也是如此。我們關上這扇門,因為它真正阻礙了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想讓世界看到誰。洗澡、梳洗和上廁所都是讓我們身體脆弱的私密行為。這些空間內的裝飾通常旨在讓人放鬆,而什麼能讓我們放鬆可能是非常私人的(而這些物品的缺失也同樣說明問題)。這些空間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除非是為了與訪客共享,否則我們不需要為了滿足其他人的要求而改造這個房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客用衛生間裡的個人物品較少。它包含陌生人(即不居住在該住所的人)感到舒適的必需品,但沒有定義主人的個人物品。客用衛生間是一箇中性空間。主人的衛生間永遠不可能是中性的,因為那個空間裡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主人為公眾消費和參與公共空間而設計的。

客用衛生間與我們家裡的其他公共空間沒有什麼不同;雖然我們的家通常是一個私人空間,但這些公共空間的設計更具外向性,並且是為此而設計的。雖然我們可能傾向於把一堆(或幾堆)沒疊的衣服留在臥室的角落裡,或者如果在早上時間緊迫,把我們的私人衛生間弄得亂七八糟,但我們不太可能允許在公共空間裡出現這種情況。(說真的,有誰在客人來訪之前沒有迅速收拾一下客廳,然後把所有東西都扔到臥室或辦公室裡,然後關上門的?)我們的東西反映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反映了我們希望人們看待我們的方式。我們的家是這種方式的延伸。

因此,當我們瞭解到有人進入我們的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收集關於我們的資訊,這並不令人驚訝。主人看書嗎?他們看什麼型別的書?電視開著嗎?他們是在看體育節目還是電影?他們有植物嗎?有寵物嗎?沙發上有蓋毯嗎?他們孩子的玩具是擺放在外面還是收起來了?有照片嗎——是誰的照片?人們會本能地進行這種資訊收集活動。它證實了我們認為自己瞭解的關於這個人的資訊,但它也肯定了一種相似感。社會凝聚力需要一定程度的統一性。換句話說,我們想知道與我們交往的人是否和我們相似——或者他們與我們有何不同,在哪些方面不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有助於識別可能的盟友和共享資源。

這種窺探行為符合我們用來確認我們對他人身份的理解的資訊收集正規化。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前進時,我們會經歷三個一般的“瞭解”層次:特質、個人關注點和身份。 

  • 廣泛的描述詞——特質——代表我們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他們是好奇和友好的,還是看起來焦慮和喜怒無常?英語中有大約4500個詞代表五類特質(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經質)。特質代表對一個人的初步判斷,可能有助於決定我們是否想更好地瞭解這個人。如果你能識別一個人的表面特質,你就是一個熟人。

  • 個人關注點是背景細節,例如角色、目標、技能和價值觀,你絕不會在路過時瞭解這些。我們透過提出戰略性問題來了解個人關注點,例如“你最喜歡的樂隊是誰?”或“你在墨西哥時住在哪裡?”或“你決定上哪所幼兒園?”這些都是我們融入對話的簡單問題,因為我們在尋找共同點。這些問題因聽眾而異。例如,一項研究要求60名大學生男女談論任何他們認為有助於彼此瞭解的事情。研究人員記錄並編碼了他們連續六週說的每一個詞,並出現了七個主題。關於書籍、服裝、電影、音樂、電視、足球和體育的話題被反覆重複,有趣的是,當人們在他們的“關係”中前進時,音樂仍然代表著共同點。這對這個群體來說是一個突出的話題,但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聯絡基礎。

  • 身份是人格的基礎;它將特質、個人關注點和經驗以單一的敘述聯絡在一起。身份是某人講述的關於自己的故事,也是當被問及該人時我們希望重複的故事。 

為了維護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我們總是在尋找我們感知他們的方式與他們自我表達的方式之間的差異。窺探別人的衛生間可能是獲得證實(或確鑿的證據)來支援你認為自己瞭解他們的理想方式。它允許你審查他們的敘述。也許表面上,他們看起來整潔有條理,但他們的衛生間卻暴露了其他的東西。或者他們聲稱他們的目標是定期鍛鍊,但他們的衛生間卻表明他們正在使用減肥藥來延續他們在健身房花費四個小時的神話。 

與大多數事物一樣,當涉及到我們的空間時,我們也有隱私和呈現的層級。許多房屋的前院與後院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前面的空間通常是為公眾消費而修剪和構建的,而後院通常是為個人使用而構建的,並且往往具有更輕鬆的氛圍。這可能意味著為了可用的空間而犧牲景觀,但這由房主決定。

我們也很可能有可訪問性的層級,這意味著我們網路中的某些人可能能夠訪問我們生活中更多保留的空間和區域。例如,你不太可能邀請你所有的 Facebook 聯絡人來參加晚宴,而且也許你邀請的每個人都不會知道你的臥室在哪裡,或者被允許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進入該空間。進入某人的私人空間是一種特權,正因為它是一種特權,所以很難放棄拉開帷幕的機會。關於隱私可能存在一種不成文的理解,但瞭解更多的潛力往往會勝出。而使用該空間中的物品可以幫助訪客感到與主人更親近;它表達了一種關係中的舒適感,而這種舒適感可能是或可能不被回報。

最終,雖然這些行為可能看起來具有侵入性,但它們也是測試聯絡強度的一種手段。在一個我們從未被如此大規模地塑造的時代,體驗真實性的機會是不容忽視的。

有什麼要說的嗎?《人類學在實踐中》的評論已停用,但您始終可以在Facebook上加入社群。

--

參考文獻

Gosling, Sam (2009). Snoop: What Your Stuff Says about You. Basic Books.

Kanner, Bernice (1995). Are you normal? Do you behave like everyone else? Macmillan.

--

您可能也喜歡

美國人對草坪的痴迷

晚宴的社會效益

為什麼一切看起來都一樣?

我們的冰箱講述的故事

您藥櫃中的醫療保健標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