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今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了嗎?你坐在哪裡?你坐在靠邊的座位了嗎?
你在工作時用手機嗎?今天真的響了嗎?你讓它轉到語音信箱了嗎?事實上,你更喜歡回覆電子郵件而不是打電話嗎?
或者你可能外出了——一旦社交夠了就悄悄離開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果你對上述任何一個問題回答“是”,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你可能是一個內向者:一個喜歡較少身體和社交刺激的人。 近來,與內向者相關的新聞和媒體非常普遍。 關於消除對內向者的誤解以及提供如何在性格外向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如何更好地為內向者組織辦公室或如何識別內向者的建議的資訊,可謂是應有盡有。(快速谷歌搜尋還找到了一篇關於照顧你的內向者的文章,因此這些資訊似乎既面向自我,也面向他人。) 但是,內向者在網上是什麼樣的呢? 特別是在社交網路領域? 他們在瀏覽完資訊流後仍然需要抽身出來充電嗎?
計算機介導的通訊形式,包括電子郵件和即時訊息,允許一定程度的距離。 電子郵件讓您有機會在閒暇時閱讀和回覆; 雖然即時訊息將您置於即時性的領域,但它使您擺脫了面對面的接觸。 儘管您的姓名很可能出現在這些通訊中,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匿名性,因為您沒有與對方進行一對一的個人互動。 但這也長期以來一直是對這些通訊形式的批評——即減少直接接觸實際上會損害人際關係。 我們知道這些媒體不太適合完全捕捉對話的細微之處。 但對於內向者來說,它們實際上可能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提供了控制互動的機會。
一旦我們進入線上社交網路領域,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在這些環境中,我們的匿名性要低得多,因為它們的設計目的非常明確地是為了促進身份認同感。 我們選擇作為個人資料照片的照片、構成我們會員資料的資訊,甚至是我們分享和評論的材料,都有助於形成線上身份(這可能不一定準確地反映我們的離線身份——但那是另一天的故事)。 當然,這種情況在整個頻譜中各不相同。 Facebook 尤其是一個非常外向的舞臺,這可能會給那些傾向於在自我推銷方面掙扎的內向者帶來壓力體驗。 此外,與其他社交網站相比,Facebook 更鼓勵使用者透過個人狀態更新和資訊共享來“保持線上狀態”。 這在 Twitter 上可能也會在較小程度上發生,但是,社交壓力可能會被削弱,因為沒有要求必須回覆,對話的互動性也沒有得到很大的強調。
那麼內向者在這些型別的平臺上做什麼呢? 他們潛水。
內向者不會是那些喜歡一切的朋友。 這些是你會驚訝地聽到他們訊息的人。 他們會仔細閱讀資訊流,並對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專案做出詳細回覆。 其餘時間,他們都在吸收關於他人的資訊——閱讀更新、檢視照片以及思考共享的內容和評論,而沒有公開回應。 這些資訊不一定會浪費; 它可以在隨後的面對面互動中加以利用。 雖然高度內向的人可能會發現,擁有關於另一個人的大量個人資訊,尤其是在離線的一對一互動中,會讓人感到不知所措,但其他人可能能夠利用這些資訊來緩解他們的離線互動。 它提供了一個基礎,他們可以從中駕馭社交場合,因為它讓他們有所瞭解; 它有助於培養聯絡,從而減輕建立關係時的壓力。
你可能會想,“好吧,如果他們是內向者,他們為什麼要使用社交網路平臺呢?” 原因與外向者相同:為了社交和聯絡。 內向者不是反社會的。 相反,他們的社交方式非常受控制。 隨著線上社交網路的普及,瞭解這些空間並非千篇一律的體驗是有幫助的。 雖然它們確實作為自己的生態系統運作,並配有自己建議的行為準則,但線上存在的方式並非只有一種。
你是外向者嗎?你注意到線上潛水者嗎? 你們這些內向者呢——你們是如何使用線上空間的?
參考文獻
勞赫,S.,斯特羅貝爾,C.,貝拉,M.,奧達喬夫斯基,Z.,& 布魯姆,C. (2014)。 面對面與 Facebook:接觸社交網站會增加還是減弱社交焦慮者的生理喚醒? 網路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路,17 (3), 187-190 DOI: 10.1089/cyber.2012.0498
您可能也喜歡
過去和現在的預言:我們管理資訊的方式當我們需要從 Facebook 休息一下時意味著什麼?分享此內容:連鎖信和社交網路蔓延的連線:超連線世界中的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