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聯絡:我們為什麼要養寵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本週五的另一個最愛是關於我們家裡的那些毛茸茸的成員——不,不是你的爺爺埃德,而是你的寵物。這篇文章被選為ResearchBlogging.org上的編輯精選。它在原始釋出的基礎上進行了輕微修改。

我永遠不會忘記 S 帶回家一隻活雞的那一天。當我們住在皇后區時,有很多新鮮家禽和牲畜供應商迎合不斷增長的西印度社群,因此活家禽很容易買到,但附近也有一些後院農場主。S 在一個加油站時,他聽到唧唧的叫聲。他跪下來檢視,當他站起身時,發現一隻小雞坐在車裡的墊子上。“我應該怎麼辦?”他那天晚些時候問我,並給我看了小雞。“它跳進了車裡。”

他對動物的喜愛並不新鮮。他訓練過金魚。他拒絕殺死老鼠,堅持將它們放歸野外。十五歲時,他為一個鴿子接好斷翅後,把它養好了。在去特立尼達旅行期間,他不顧我叔叔們的警告,與一頭公牛交上了朋友——他在泥地裡和它一起坐了幾個小時。今天,我們是兩隻貓(我們沒有留下小雞)的驕傲父母,它們似乎永遠也看不夠他。在它們的貓科動物的心目中,我絕對是第二提琴手——儘管在它們需要餵食的時候,我也很方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S 並非孤例。帕特·希普曼 (Pat Shipman, 2010) 指出了寵物——以及動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63% 的家庭養寵物,相比之下,英國為 43%,日本為 20%。在美國,有寵物的家庭比例高於有孩子的家庭(522)。

希普曼將這種關係稱為動物的聯絡,它可能在人類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將智人與其他哺乳動物區分開來的特徵聯絡起來。一些動物是如何從食物轉變為朋友的?這種關係的意義是什麼?

動物的聯絡是指寵物或牲畜成為同伴和/或夥伴,並被視為家庭成員的過程。它指的是動物和人類之間從 260 萬年前(mya)開始的密切關係,始於人類對動物的使用和研究,並發展為經常性的社會互動。今天,這體現在動物的收養以及在關係過程中為它們提供的照顧。這種關係的根源可能在於人類經常被認可的三種特徵的發展:製造和使用工具、符號行為(包括語言、裝飾和儀式)以及其他物種的馴化。希普曼將動物的聯絡視為第四個特徵,它將其他三個特徵聯絡在一起,並對人類的進化、遺傳和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010: 522)。

雖然在其他非人類哺乳動物中也記錄到工具的使用,但人類製造和使用工具是一種極其複雜的行為。現代黑猩猩因其工具使用而經常被認可,但這種使用情況各不相同,而人類則始終如一地使用工具。早期人類使用工具來處理動物屍體,我們從與工具接觸後留在骨頭上的痕跡中可以找到證據。石器工具給了人類一個優勢:他們不再需要與食腐動物競爭。他們可以獨自狩獵,和/或在需要時趕走那些食腐動物。人類飲食中肉類增加意味著人類佔據了掠食者的生態位,因此必然需要分散,以便他們的居住地能夠支援他們的需求。雖然希普曼明確指出化石記錄支援大約 200 萬年前的地理範圍擴張,但在我看來,更有趣的一點是,在尋找活獵物的過程中,人類需要了解他們的獵物,這為與動物建立更有意義的關係打開了大門。

野生動物當然能夠彼此交流,但迄今為止,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被歸類為人類獨有,人類具有清晰可辨的句法和語法 (520)。動物有警報聲,但它們可以交流的內容是有限的。例如,一隻黑猩猩向它的群體發出關於蛇的警報,但無法提供關於蛇的細節:黑猩猩無法說它是一條棕色的蛇。(或者也許它可以,只是我們不知道。)雖然受過教育的猿類可能擁有約 400 個單詞的詞彙量,但它們並沒有將句法和語法應用於這些單詞 (520)。語言允許人類分享資訊,我們已經開發出令人愉悅的複雜方式來做到這一點

儀式、藝術、赭石和個人裝飾被用來傳遞關於信仰、群體成員身份或風格等概念的資訊,在考古記錄中留下可見的物質表現。在野生非人類哺乳動物中,沒有報告過任何被解釋為藝術、儀式、赭石使用或個人裝飾的東西 (521)。

隨著更精密的石器工具的開發,人類可以追捕更大的獵物。但這通常可能需要協作,從而促進了語言的產生。也許這方面最強有力的例子是史前藝術,它廣泛地描繪了動物,揭示了形態、顏色、行為和性別二態性 (Shipman 2010: 524)。它建立了一個可以與他人分享的記錄。

馴化需要人類選擇理想的行為特徵,並控制世代的繁殖和遺傳輸出。他們與動物生活得很近,歷史上甚至將它們帶入家中。的確,人類與動物的身體上的親近使得一些傳染病能夠從動物宿主進入人類群體,例如,麻疹(狗)、腮腺炎(家禽)、肺結核(牛)和普通感冒(馬)(529)。然而,當談到將動物養在附近時,好處大於成本——動物不僅僅是食物來源

戈耶犬至少比下一個最古老的馴養動物(也是狗)早 17,000 年……動物首先被馴化,因為對它們的對待是工具製造的延伸 (Shipman 2010: 524)。

動物被馴化為活的工具。它們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並使其他資源更容易獲得。動物可以提供勞動力、牛奶、羊毛以及生產工具和服裝的機會。馴化取決於對生物學、生態學、生理學、性情和智力的理解。

雖然關於猴子似乎收養了一隻貓的報道很多,但這種跨物種的異親撫養卻很少見。人類是例外。我們經常接納動物,將它們融入我們的家庭,創造一種互利的關係。我們與菲多的聯絡可能深深植根於我們的進化歷史。

--

參考文獻

Shipman, P. (2010). 動物的聯絡與人類進化 《當代人類學》,51 (4), 519-538 DOI: 10.1086/6538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