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我們查詢和分享資訊的能力可能是無限的。但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從洞穴壁畫到iPad——人類的創新是如何將我們帶到這裡的?
去問神諭
我們生活在一個令人驚歎的時代:我們從不需要等待才能知道。此刻,您可能正在使用智慧移動裝置,幾乎所有人類知識的總和都在您的指尖——想想您口袋裡的工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敢打賭,我們查詢和分享資訊的能力會讓古代世界的公民感到嫉妒。當世界的奧秘仍然籠罩著大地時,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長途跋涉——或派遣代表——從他們認為與宇宙相連的源頭尋求答案:神諭……首先,他們必須到達神諭所在地,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因為旅行並不容易。然後,他們必須向祭司們陳述他們的情況,祭司們會決定這個問題是否值得神諭解答。因此,他們可能白跑一趟,因為祭司們可能會拒絕他們。然而,如果問題獲得批准,那麼他們就會準備好會見神諭,禮物也會被接受。只有在做好充分準備之後,他們才會被允許覲見神諭,以便他們可以提出問題。然後,旅行者應該回家並執行她釋出的任何法令。而且,並沒有真正的成功保證——總是有可能他們誤解了神諭並做錯了什麼,那麼他們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
新神諭的興起
獲得答案是一個公式化的過程,包括三個部分:提出問題、確定來源和分享理解。這需要計劃,並且可能是一項危險的追求。她(而且通常總是女性),擁有所有答案。她可以告訴你為什麼你的莊稼歉收,為什麼你難以懷孕,你是否會在戰鬥中獲勝等等。無論你有什麼問題,神諭都可能給你一個答案。我們的技術認知手段已經使古代的神諭變得沉默。
事情已經改變,但神諭的想法並沒有真正消失。我們創造了新的神諭——我們可以放在口袋裡的行動式神諭,它們比古代世界的人類前輩強大得多,因為它們汲取了所有人類知識的總和。德爾斐神諭的代言人皮提亞曾是權力的象徵,但我們今天攜帶的裝置——我們的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致力於賦予我們權力。資訊消費的儀式已經為現代時代進行了修訂,廣泛地分配了訪問資訊所帶來的權力。
想想看:你有一個問題,你喚醒一個顯示屏,以預定的方式觸控它,它就會給你一個答案,因為“總有一個應用程式可以做到這一點”——特別是如果你擁有特定品牌的神諭。自從我們開始搜尋和記錄資訊以來,我們一直在以某種方式這樣做。
闡明觀點
我們不太清楚最早的交流形式看起來或聽起來像什麼,但手勢和言語的要素很可能是我們最早的祖先彼此分享資訊的手段。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手勢(例如,啞劇和原始符號)可能早於言語,並在言語的出現中發揮了作用。這種假設被稱為語言的手勢理論,它認為手勢可能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
大腦中與語言和抓握運動相關的區域非常接近,當一個區域受損時,另一個區域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產生手語的能力。
手勢在許多種類的猴子和猿類中很常見,儘管圈養群體和野生群體之間的使用似乎有所不同。例如,圈養的大猩猩使用至少30種不同的手勢,但我們對它們在野外的的手勢知之甚少,因為它們不容易被研究。黑猩猩在圈養狀態下有非常多的手勢,但在野外只記錄到大約十幾個。
然而,手勢並不總是能表達清楚意思,這就是言語變得有用的地方。雖然我們對早期言語的實際發音知之甚少,但早期人類祖先在250萬至80萬年前就能夠發出基本的語音。這段時期涵蓋了南方古猿(例如,露西)到直立人。這些原始語言會缺乏現代語言的豐富特徵,例如完全發達的句法、時態和助動詞,以及封閉類詞彙,包括限定詞、連詞和代詞。我們可以推測,它們可能只不過是感嘆詞——與特定場景或經歷相關的聲音。無論它們的形式如何,這些原始語言可能填補了一個空白,反映了我們早期祖先可能經歷的群體生活的需求
工具使用的興起意味著以前可以自由做手勢的手現在被,嗯,工具佔據了。
為了使手勢起作用,個人需要看到彼此,但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與視覺範圍之外的其他人交流——如果你的樂隊成員正在採集水果,而捕食者正在逼近他會發生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瘋狂地指點似乎並沒有什麼幫助。
隨著社會群體的增長,合作努力需要比單獨的手勢所允許的更大的協調和更明確的指令。
我們知道,原始語言很可能在南方古猿以及至少透過直立人成為可能,因為他們的骨骼顯示出能夠控制呼吸的證據,這在聲音的產生中很重要。然而,在能夠產生更精確的聲音之前,還需要額外的形態變化,例如舌下神經管(支配舌頭的神經透過的開口)的擴大。這種變化將允許更好地控制發音,從而產生更復雜的聲音組合,最終使我們擁有現代言語。然而,直到大約40萬年前,當我們開始看到類似於現代人類的解剖學模式時,這才成為可能。
永久記錄
手勢和言語代表了嘗試分享資訊的最早例子之一。但這種交流形式固有的一個挑戰是永續性。複雜的社會安排需要記錄在案的資訊——它有助於社會化。大約在公元前30000年,象徵性和象形文字開始出現:早期人類祖先開始繪製他們世界的代表。法國的拉斯科洞穴是這種記錄的一個例子,但這種形式的巖畫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這些繪畫通常描繪當地的動物,包括野牛、馬、鹿和歐洲野牛。但也有更明顯的抽象作品,例如手的輪廓。還有游泳、狩獵和飲酒等活動的例子。以及分娩等人生大事。
這個時期使我們接近石器時代的末期。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正在製造工具、狩獵、進行儀式,甚至可能照顧老人,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變得固定下來。他們可能以新穎的方式與世界互動。大約在12000年前,隨著第一個農業社會的興起,早期智人,現代人類,居住的社群可能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將增加對更精確的交流方式的需求。在這一點上,我們可能已經超越了原始語言的感嘆詞,但仍然在處理永續性和解釋的問題。巖畫產生主觀體驗。想想看你最喜歡的畫作:你對影像的解讀可能與朋友對影像的解讀不同。沒有可以從觀看中輕鬆確定的預定義程式碼。
書寫系統在公元前4千年左右隨著早期文明的興起而開始出現。書寫允許建立官方記錄——出生、死亡、穀物儲存,當然還有法律。書寫為社會秩序確立了事實。但此時它不一定是行動式功能。楔形文字,以及後來的象形文字,被刻在泥板上,泥板可能被儲存在中心區域或戰略性地分佈。然而,隨著社會群體在更大的區域傳播,人類面臨著遠距離分享資訊的問題。古埃及人開始使用紙莎草,然後使用卷軸和卷軸以高度便攜的格式記錄和分享資訊。
早期電信?
這不一定是人類歷史上這個特定時期的獨特挑戰。畢竟,火和煙訊號,以及可能的鼓或其他一些聽覺訊號,可能早已被使用,但這個時代的挑戰是在遠距離精確地交流,因為人們在四處走動。隨著早期文明讓位於古代世界的帝國,遠距離分享資訊仍然是一個緊迫的問題,推動著創新。例如,郵件和信鴿分別在公元前6世紀和5世紀就已到位。法老使用信使來傳遞他們的通知,羅馬人在戰鬥中使用鴿子來傳遞信件。在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使用一種叫做液壓訊號系統來在衝突期間傳送訊息。這有點像兩個點之間的中繼系統,涉及一個信標,以及兩個哨兵之間協調努力來傳遞程式碼。兩點之間的同步很重要,因為訊息的內容取決於它。
這些例子展示了人們在早期歷史中嘗試獲取和分享資訊的一些方式。其中涉及大量的等待,而且資訊的生產和獲取都不便宜。巖畫需要相當的技巧,原始文字的努力以及早期電信嘗試(郵件和信鴿,以及其他遠端技術)都需要時間和工具的投入。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這些方法得到了改進:信使乘坐馬匹和馬車而不是步行,鴿子得到了更好的訓練,訊號透過光和旗幟以及火[影片]來傳遞。
然而,這些方法仍然相對緩慢。文字仍然很流行,人們傳送信件以保持彼此聯絡,但消費資訊仍然很困難。我的意思是,在公共場所張貼法律或其他有關國家的新聞可能很常見,但存在可讀性和訪問方面的問題。畢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到達張貼處,甚至能讀懂它。負責抄寫——有時翻譯這些資訊的——抄寫員有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筆跡。即使中國早在公元2世紀就開發了活字印刷工藝並迅速傳播,他們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也只能複製有限數量的作品。
使用傳令官宣佈公共法令也假設人們會訪問新聞釋出的地點。在許多方面,人們習慣於前往資訊中心——他們負責尋找資訊,這也是神諭在此時期變得流行的部分原因,因為人們尋求瞭解事物的方式。
總的來說,人們正在尋找和分享資訊,這樣做他們正在產生有意義的共同利益社群。權力國家從這些共同利益中發展壯大。溝通的藝術為個人和群體之間的共識奠定了基礎,這反過來又構成了文化認同的基礎——一種將不同元素在更大的社會秩序中結合在一起的共同理解。然而,在早期,溝通的流動受到了嚴重阻礙。資訊經過精心策劃,並且由特定的觀點分享,這些觀點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方式下受到質疑。
分享我們所知道的
直到1440年,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了印刷機,資訊才變得更容易獲取和分享。資訊是行動式的,但我們對知識的需求不斷驅使我們尋求更快的訪問和聯絡方式。為什麼?它有助於維護我們的社交網路。原始語言的努力可能是由群體生活中的社會發展所推動的:能夠提醒群體成員潛伏或迫在眉睫的危險,加強了這種聯絡,無論是對其他個人還是對群體。但我們也希望有更快了解情況的方法。
這花了我們一些時間,但19世紀見證了電報、電話和無線電的發明。20世紀為我們帶來了電視、計算機,最終是網際網路,以及能夠運用網際網路的力量進行連線和告知的移動裝置的興起。似乎我們終於解決了訪問和共享的問題。我們的網路是強大而健康的,我們似乎 постоянно 參與到資訊共享和消費的給予和獲取中,這對群體生活的延續至關重要。
改進儀式
但是,線上交流,也稱為計算機介導的交流或CMC,並非沒有自身的挑戰。個人互動一直是交流重要連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DMC的最大批評之一是缺乏非語言線索,而非語言線索是說話者意思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說話者的資訊含糊不清時。電子郵件交流者對這個問題再熟悉不過了。畢竟,在言語中,同一句話可以根據語氣、表情、強調、語調和手勢而有多種含義。言語不僅傳達了說了什麼,還傳達了怎麼說的——因此,也向感興趣的各方揭示了說話者的一些想法。在像電子郵件這樣的純文字環境中,只有打字員知道一個陳述是否應該帶有諷刺意味地閱讀。交流的歷史一直關注以儘可能精確的方式分享意義。
為了幫助解決歧義,精通技術的使用者轉向了表情符號:“字形,通常代表程式化的面部表情,主要由標點符號的短序列建立,旨在在電子郵件中傳達情感基調。” 表情符號的出現提醒我們解釋社會生活中社會資料的重要性。我們一生中花費大量時間在網上——從購物、銀行業務、電子郵件,到線上遊戲網路,如《魔獸世界》,以及虛擬社群,如SecondLife——我們對精確和理解的需求仍然沒有改變。表情符號一直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案。Emoticon Universe網站列出了300多個表情符號。這些眾多的符號幫助我們在網上表達自己,並表明需要在虛擬領域中讓自己被理解。
現代挑戰
訪問問題也值得考慮。如果不對數字工具的使用進行適當的教育,那麼兩個技術階層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可能會加劇:那些能夠訪問資訊的人將比那些無法訪問資訊的人更具優勢。那些能夠訪問資訊的人,就像那些能夠在重要時刻發出感嘆詞的人一樣,能夠將自己置於更安全的網路中——這個網路更能意識到個體成員,並且可以跨越廣闊的地理範圍。擁有訪問網際網路資訊的手段不僅僅是訪問硬體;它還取決於個人理解如何使用她可支配工具的能力。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能夠成功管理數字媒體的個人在訪問和處理資訊、管理網路和共享資料方面將更具優勢。我們也應該積極考慮雙重數字鴻溝——我們不僅需要彌合技術訪問方面的差距,而且同時,我們需要教育使用者如何充分利用數字工具的潛力。
資訊時代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資訊時代通常與個人電腦的興起有關,個人電腦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移動裝置和我們的口袋神諭的突出地位。資訊時代指的是個人自由傳輸資訊的能力,以及即時訪問以前難以或不可能找到的知識的能力。它為幾乎不受限制的交流打開了大門。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資訊時代可能已經展開了更長的時間呢?誠然,我們可以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傳輸資訊並即時訪問資料和知識,但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從最初的手勢演變成感嘆詞,然後演變成巖畫,一直為此而努力。
也許人類世,即人類活動的時代,更廣泛地說是資訊時代。至少從我們的進化祖先拿起顏料在偏遠洞穴的牆壁上作畫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嘗試分享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如果語言如提議的那樣出現,那麼我們可能一直在嘗試傳達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更長時間。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網路的利益——為了確保我們的群體成員身份。但挑戰始終是包容性,這仍然是雙重數字鴻溝的挑戰。我們已經看到了包容性在新的傳播媒體中的力量。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渠道在最近的革命中以及作為行動主義的據點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被排除在資訊消費之外的人。然而,我們掌握的工具可能意味著情況不必如此。
編者注:這篇文章基於我在2011年6月紐約網際網路週期間的演講。
參考文獻
Arbib MA, Liebal K, & Pika S (2008)。靈長類動物的發聲、手勢和人類語言的進化。《當代人類學》,49 (6) PMID: 19391445
Hargittai, E. (2002)。二級數字鴻溝:人們線上技能的差異。《First Monday》,網際網路同行評議期刊,7 (4)
Jung, J. (2008)。網際網路連線性及其社會起源:後接入數字鴻溝的生態學方法。《傳播研究》,59 (4), 322-339 DOI: 10.1080/10510970802467387
Lenhart, A., Horrigan, J., Rainie, L., Allen, K., Boyce, A., Madden, M., 等人。(2003)。不斷變化的網際網路人口:重新審視網際網路接入和數字鴻溝。華盛頓特區:皮尤網際網路與美國生活專案。
MacLarnon, A., & Hewitt, G. (1999)。人類語言的進化:增強呼吸控制的作用。《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109 (3), 341-363 DOI: 10.1002/(SICI)1096-8644(199907)109:33.0.CO;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