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地質之城(書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我的書架”是我的書評系列,涵蓋著名的書籍和事件。 更多著名內容,請參閱仍存於人類學實踐舊址的評論

“紐約並非由固體物質構成。 它是一個動態系統,由多層地球物質流組成,這些物質流在時間和空間中穿梭。 城市的大理石、石灰石和鋼鐵經歷著它們自身持續的變化過程,與周圍的一切物質徹底混合,並將影響延伸到遙遠的未來——並與我們人類的行動結合在一起。

構成我們城市的物質和流動沒有“外部”。 人類生活在其中併為這種混合做出貢獻。 這些持續的交換永遠不會加起來為零(如零浪費或零碳足跡)。 城市中人類和地質行為者之間的每次互動都會增加新的方向和新的可能性。 當我們人類的目標是在消費和保護行為之間達到零和時,我們就錯失了承認和響應複雜地質流的機會,這些地質流在我們設計、建造、居住和穿梭於城市時會超越零和。

紐約市是一種地質力量,塑造著我們,正如我們塑造它一樣。《地質之城:紐約地質建築實地指南》的封面如此宣稱。 當我們建造我們的城市中心——現代技術的奇蹟——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將我們所佔據的空間的自然歷史融入其中,以至於城市空間同時是過去、現在和對未來的承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就是由“全新世之友”發起的專案的 premise,旨在強調我們透過時間和空間與環境的聯絡。《地質之城》應該作為紐約市 20 個地點的實地指南,遊客可以在這些地點體驗這種聯絡。 例如,守護紐約公共圖書館 Stephen A Schwartzman 大樓入口的雕塑“堅毅”和“耐心”獅子,是用田納西州大理石雕刻而成,其歷史可追溯到 4.6 億年前的奧陶紀。 它實際上是一種石灰石,拋光後類似於大理石,是苔蘚蟲和其他海洋生物沉積物的最終產物,這些生物曾經定居在曾經覆蓋田納西州的淺海中。

或者考慮紐約市的水,它以其在美國最好喝和最乾淨的水而聞名,這些水透過在卡茨基爾山脈透過侵蝕過程形成的天然渡槽輸送到我們這裡。 並非所有地點都是固定的——紐約市計程車上的油漆來源於原油,我們都知道原油的形成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 因此,汽車不僅由燃料驅動,而且在其外觀上也帶有一點燃料。 而東北地區在冬季嚴重依賴鹽來保持道路暢通,鹽的商品歷史也很有趣,它始於中新世這種礦物沉積物的形成。

《地質之城》是一種聰明而智慧的方式,可以從環境的角度探索和理解這座城市。 作為該指南的配套,“全新世之友”舉辦了一個展覽,該展覽將持續到 9 月 22 日。 參觀者有機會透過觀看這些過程的實際運作並分享他們的想法來親身參與該專案——在展覽空間中的視窗站可以觀看指南中討論的許多力量的例子。

如果您參觀或拿起指南,請在下面給我留言,告訴我您的想法。

感謝我的很棒的朋友和同事,《Culturing Science》的 Hannah Waters,她推薦了這個展覽,並讓我

借用她的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