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這個座位是給你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紐約市的地鐵系統提供了一個豐富的人種學田野點。紐約人非常習慣於獨自相處,以至於他們經常在不尋常的方式中放下戒備,在不太在意在場其他人的情況下處理私事,而其他人都在忙於裝作很忙的樣子。我已經在AiP上以田野筆記風格記錄了這些觀察結果(其中更受歡迎的兩篇文章包括地鐵調情公眾場合的眼淚,另請參閱此處此處)。

呈現方式主要是描述性的,分析較少,但當然歡迎評論。為了在《大眾科學》上組織這些內容,我將這個系列命名為“觀察:” 這是本系列的最新一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開往上城的 2 號線列車上觀察到

他在富爾頓街站上了火車。他二十多歲,身材健壯,穿著剪裁合身的灰色西裝。此時還有空座位,他沉重地嘆了口氣,一屁股坐到一個座位上,引起一陣漣漪沿著長椅傳遞開來,人們挪動身體給他騰出空間。

火車剛離開車站,他就開始露出眼皮沉重的樣子,像是一個一直在努力工作的人。他很累,但努力保持清醒。他用手指梳理頭髮,轉動肩膀,快速眨眼。但他快要失敗了:他的公文包從手指間滑落,頭向前垂下。我稱他為“瞌睡蟲”。

我們駛入公園廣場站,傍晚的通勤者湧入車廂。他坐直身體,收回雙腿,讓人們佔據他面前的站立空間。

車門關閉,人群稍微騷動了一下,人們挪動身體讓一個人透過。那是一位老人。他行動緩慢,試圖在每一步中注入確定性,因為他知道突然剎車可能會讓他向前衝到未知的區域——好吧,不是未知的,但肯定是尷尬的境地。

“瞌睡蟲”伸出手,把手放在老人的胳膊上。“坐這兒,”他說,然後起身,抓住頭頂的扶手。他搖晃得幾乎和那位老人一樣不穩,但還是設法站穩了。他把頭靠在胳膊彎裡,閉上眼睛。

在錢伯斯街站,幾個人下車,一位年輕的母親上了車。人們為她讓路,她很快就站在了“瞌睡蟲”旁邊。她活潑好動的幼兒尖叫起來,車廂裡有些人會意地微笑,“瞌睡蟲”卻睜開了眼睛。他向右轉頭看著這位母親,她正試圖管束她精力充沛的女兒,女兒似乎一心想和擁擠車廂裡的每個人交朋友。女兒伸出手,拍了拍“瞌睡蟲”的肩膀。“瞌睡蟲”勉強疲憊地說了聲“嗨”,但孩子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別處了。

老人開始掙扎著站起來。“坐下,”他對那位母親說。“她太難對付了。” 母親試圖拒絕,顯然不想從這位年長的紳士那裡搶座位。“不,”他堅持說。“這個座位是給你的。” 現在站著,當三人調整位置讓母親滑入座位時,他有點搖晃。“瞌睡蟲”——看起來已經沒那麼困了——向他伸出了胳膊。旅程繼續: “瞌睡蟲”抓住頭頂的扶手,老人抓住“瞌睡蟲”,母親試圖抓住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