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會快樂嗎?

研究人員談到我們對社交媒體的依戀,用的是害怕錯過 (FOMO) 這個概念。我們無法將目光從移動裝置上移開,因為我們可能錯過建立或加強聯絡的機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研究人員談到我們對社交媒體的依戀,用的是害怕錯過 (FOMO) 這個概念。我們無法將目光從移動裝置上移開,因為我們可能錯過建立或加強聯絡的機會。畢竟,擁有龐大社交網路的好處之一是可以獲得社會支援。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在別人的狀態下評論以示慰問、安慰或祝賀,或者我們沒有看到有人釋出要佈置育兒室的帖子,我們如何參與他們的生活並確認我們屬於他們的網路?如果我們錯過了與即將在我們附近的朋友見面的機會,或者我們的同事認為我們沒有工作,因為我們沒有立即回覆,那該怎麼辦?

FOMO 是始終線上的產物;它也反映了我們在評估線上和線下社會聯絡的價值時所做的掙扎。我們正在努力應對始終保持線上狀態的感知需求。但我們也正在處理我們消費的資訊。看到別人的度假照片或音樂會照片,或工作、訂婚或懷孕公告,可能會讓觀看者質疑自己目前的人生狀態。社交網路非常擅長在我們社交群體中建立規範的社會期望,從買房、度假、跑馬拉松到做志願者。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我們都會根據我們交往的人來評判自己。我們的社會關係成為衡量我們自身成功的標準。這就是 FOMO 的另一個方面:如果我們沒有聯網,我們如何衡量自己的里程碑?害怕錯過會在我們與他人的比較中得到加強。

但並非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每一種體驗都是美好的。爆胎、錯過航班、關係不順——有些人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所有這些甚至更多。人們分享的感知到的負面事物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也會體驗到錯過的快樂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線上行為的“始終線上”方面似乎很容易引發各種焦慮,但皮尤網際網路中心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頻繁使用與壓力沒有直接關係。事實上,對於女性來說,積極使用社交媒體實際上與較低的壓力水平有關。社交媒體可以提供即時的發洩渠道,併為他人提供支援,這可能有助於平衡社會需求。研究確實發現,社交媒體的參與使使用者更瞭解其他人正在經歷的壓力。例如,在過去的十二個月內

  • 57% 的成年人表示他們認識有人開始了一份新工作

  • 56% 的人認識有人搬家或更換了住所

  • 54% 的人認識有人懷孕、生育或收養了孩子

  • 50% 的人認識有人住院或經歷了嚴重的事故或傷害

  • 50% 的人認識有人訂婚或結婚

  • 42% 的人認識有人被解僱或裁員

  • 36% 的人認識有人經歷了孩子、伴侶或配偶的去世

  • 36% 的人認識有人孩子搬出家門或搬回家

  • 31% 的人認識有人經歷了婚姻分居或離婚

  • 26% 的人認識有人在工作中經歷了降職或減薪

  • 22% 的人認識有人被指控或因犯罪而被捕

  • 22% 的人認識有人成為搶劫或人身攻擊的受害者

鑑於人們擁有的線上聯絡的廣泛性,受訪者能夠識別出至少一位認識的人經歷過上述事件之一。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使用者與分享者的親密程度是指示使用者是否會分擔朋友壓力的指標。平均而言,當與女性關係親近的人經歷孩子、伴侶或配偶去世;當與她們關係親近的人住院或經歷嚴重傷害;當一位認識的人被指控或因犯罪被捕;或者當一位認識的人經歷了降職或失業時,女性表示壓力水平較高。對於男性來說,當與他們關係親近的人被捕或被指控犯罪,或者一位認識的人經歷了降職或失業時,壓力會更高。

當一位認識的人報告親人去世時,女性報告的壓力水平較低。雖然研究沒有深入探究這背後的心理原因,但它表明她們可能感到慶幸,因為這件事沒有發生在與她們關係親近的人身上。這似乎與幸災樂禍不同,而是慶幸這件事沒有發生在與她們關係親近的人身上,她們可能需要支援這些人(情感上或其他方面)。例外似乎是失業或降職——鑑於當前的經濟形勢,看到這些事件可能提醒人們這種事件的普遍性,並導致更大的不確定感,從而引發更大的壓力感。

因此,我們在網上進行的比較可能是雙重的。我們主要關注的是看到別人的成就如何讓我們感覺——與鄰居攀比的壓力,每個人都在達到普遍接受的人生里程碑的感覺——但我們並沒有真正談論別人的倒黴事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如何。並且存在一些壓力,要求將“私事”從社交媒體上移除,但由於這些是分享和人們可以找到支援的渠道,因此很難完全避免。那麼,害怕錯過可能只是讓我們對生活中錯過的事情感到慶幸。

--

您可能還喜歡

我們為什麼需要開這麼多會?

資料真的在改變可穿戴技術的本質嗎?

今天的技術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概念?

我們為什麼要和手機一起睡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