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能幫助創造更智慧的科學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智慧手機能改變我們進行研究的方式嗎?認知科學家認為,智慧手機可能為擴大參與者群體提供重要手段,正如最近九月份發表在PLoS論文中所討論的那樣,該論文探討了技術與行為實驗的交叉點。

將基於網際網路的研究應用於將實驗室練習擴充套件到更廣泛的受眾,這一潛在應用一直是一項引人入勝但令人沮喪的嘗試。雖然它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大且可能更多樣化的樣本,但測量精度一直是一個主要問題。技術資料收集策略無法記錄構成認知過程的細微變化。

智慧手機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使用iPhone/iPad裝置測試了一項經典的認知心理學任務,並發現他們從這些裝置提交的資料結果與實驗室環境中類似任務的資料結果非常吻合。iPhone/iPad裝置提供“高時間和空間解析度,內建毫秒級的刺激顯示和觸控式螢幕響應”(1)。更不用說,這些裝置本質上是相同的、高度便攜的且可用於媒體。參與者只需“選擇加入”研究,下載一個應用程式即可。

研究人員選擇的任務是詞彙判斷任務,該任務要求參與者從非詞(TIBLE)中識別詞(TABLE),並測量反應時間和準確性。他們設計了一個免費提供的應用程式,測試對這些型別刺激的反應,並邀請參與者透過電子郵件提交他們的反應。參與者也可以選擇提供基本的 demographic 資訊。研究人員報告在四個月內收集了4157個回覆,並指出收集類似數量的資料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 (2)。

如果智慧手機技術可以作為資料收集工具,它就有可能幫助跨越研究中的文化界限。它是一種統一的物體,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幾乎隨時隨地都能觸手可及。如果您可以透過應用程式參與正式的研究專案,您是否更願意參與?什麼會鼓勵您參與?

--

參考文獻

Dufau S, Duñabeitia JA, Moret-Tatay C, McGonigal A, Peeters D, Alario FX, Balota DA, Brysbaert M, Carreiras M, Ferrand L, Ktori M, Perea M, Rastle K, Sasburg O, Yap MJ, Ziegler JC, & Grainger J (2011). 智慧手機,智慧科學:智慧手機如何徹底改變認知科學研究。《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6 (9) PMID: 21980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