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巴黎的聖嬰公墓是該市最著名的墓地之一,在12世紀至18世紀期間,希望被安葬在基督教墓地的人們對這裡的土地需求很高。雖然許多人買不起實際的墓地,但大多數屍體最終都被埋葬在集體墓穴中,每個墓穴大約容納1500人。隨著屍體數量的攀升,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過度擁擠、腐爛的氣味,以及墓地空氣據說能夠改變織物顏色並在人眼前腐爛肉類。
此外,屍體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分解。為了使屍體完全分解,必須有氧氣存在。就聖嬰公墓的屍體而言,氧氣不足導致屍體變成一堆堆的脂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所有這一切導致路易十六國王在1775年頒佈法令,關閉巴黎市內所有墓地。這項命令花了五年時間才透過,因為教會對失去墓地尋求者帶來的收入感到不滿。最終,屍體被挖掘出來並轉移到地下礦井——今天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巴黎著名的地下墓穴。
我相信到現在你一定想知道這與《大眾科學》有什麼關係。在1852年10月30日刊中,該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描述瞭如何處理墓地中未充分分解的屍體留下的脂肪沉積物——它們被製成了肥皂和蠟燭。儘管文章沒有附帶插圖,但我還是在這裡貼上了它,1)這樣你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心理影像,以及 2)這樣就可以清楚地表明我沒有虛構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