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大眾科學中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5年10月23日
美國海軍“懷俄明”號及其姊妹艦“阿肯色”號是美國在國際無畏級戰列艦競賽中的第四次嘗試。“懷俄明”號於1909年獲得授權,1910年鋪設龍骨,1911年下水,1912年服役。但戰列艦的演變速度如此之快,“懷俄明”號在其處女航時可能就已經過時了。
“懷俄明”號的主要武器是12門12英寸火炮:口徑可觀且大,但在當時,潛在的對手軍艦裝備的火炮數量較少,但威力更大、射程更遠:13.5英寸或15英寸火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懷俄明”號的炮塔都位於艦艇的中心線上,符合最有效的炮塔布局,但中間的兩個炮塔只能舷側射擊,因此無法向前或向後射擊。
1915年,水兵們攀爬在美國海軍“懷俄明”號的前部兩個炮塔上:每個炮塔都裝有兩門令人印象深刻但略顯動力不足的12英寸主炮。
《大眾科學》,1915年5月22日
副炮的佈置方式非常老式:火炮位於甲板下方,裝甲炮廓嚴密保護。但它們無法向上射擊:需要更小的速射炮來對抗飛機;它們在甲板頂部更有用。
該艦排水量為26,000噸,足以被認為是一艘主要軍艦,但德國“巴伐利亞”級艦艇於1913年鋪設龍骨,排水量為32,000噸。
從她的煙囪中湧出的滾滾濃煙來自浸油煤,用於為鍋爐供火——在海軍正在轉向石油的時代,從工程角度來看,石油是一種效率更高的燃料。
至少推進系統遵循了現代趨勢:蒸汽輪機(即使美國海軍在其下一級戰列艦上又回到了往復式發動機)。
美國海軍“懷俄明”號的炮塔、副炮和裝甲佈置圖,幾乎在1910年龍骨鋪設一年後印刷。
《大眾科學》,1910年8月27日
“懷俄明”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盡職盡責地巡邏。1931年,該艦被改裝成炮術訓練艦:所有這些炮座在為海軍炮手提供不同炮塔和火炮配置的訓練平臺方面都非常有用。
-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來自1914年至1918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海軍力量的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