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帽"迴歸,1915年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據《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事件:1915年11月27日

在18世紀後期至1915年間,士兵佩戴頭盔主要是出於美觀原因。佩戴足夠重以抵抗當時使用的更強大的步槍的頭盔已變得對士兵不利。

到1915年,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彈片而不是步槍子彈是導致橫穿歐洲的深壕溝中大多數傷亡的原因。英國和法國率先採用了全鋼製頭盔。德國人則較慢地放棄了傳統的pickelhaube設計,這種設計由煮熟的皮革製成,但對彈片幾乎沒有防護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法國“阿德里安頭盔”。正面不同的徽章表示不同的團和單位。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11月27日

法國的設計以軍需總監奧古斯特-路易·阿德里安的名字命名。它並不是一個笨重的裝置,重量為0.765公斤(1磅11盎司),但卻大大減少了傷亡。頂部的 crest 旨在偏轉彈片;正面的徽章表示團或單位(“RF”是“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許多技術進步一樣,該裝置的發明不如大規模生產足夠數量的裝置來對戰爭努力產生影響重要。在戰爭期間,在法國製造這些頭盔面臨著男性工廠工人的嚴重短缺。因此,大多數這些頭盔是由新進入勞動力的婦女製造的。

1915年,一家法國工廠生產法國“阿德里安頭盔”。在戰爭的這個階段,大多數工人是女性。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11月27日

-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收錄了許多關於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創新技術的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