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1914 年的原始標題寫道:“覓食小隊帶著一群小牛返回營地”,並展示了法國士兵為他們的旅收集補給。 影像似乎是真實的,但很可能是在遠離前線的“法國某地”拍攝的照片。 來源:《大眾科學》,1914 年 9 月 5 日
報道於《大眾科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4 年 9 月 5 日
在本期中,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寫道:“審查員不允許世界媒體說明是否在列日的防禦工事上投下了炸藥。” 這期特別的“戰爭特刊”包含了很多關於軍事理論、組織和資源的內容,但除了零星的圖片外,幾乎沒有關於歐洲這場巨大斗爭的資訊:德國人佔領了比利時的堡壘,擊退了法國在阿登地區的大規模進攻,並在坦能堡摧毀了俄國第二集團軍。 然而,《大眾科學》和其他主要新聞媒體對戰爭的報道卻很少。 請思考一下關於軍隊給養的這段摘錄,它主要反映了概念背後的理論,而不是實際事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戰壕士兵的給養“在制定特定戰役的補給計劃時,必須仔細考慮以下幾點:戰區的資源和利用資源的便利性;一年中的時間和氣候;戰爭的性質,是進攻性的還是防禦性的;交通線的長度、行動的迅速性;敵人的鄰近程度;以及居民的情緒。
“國家必須為其軍隊提供補給。這一點現在尤其重要,因為人們認為,通常無害用途的、通常只是有條件違禁品的供應品和食品,當實際且專門用於交戰方的軍事或海軍部隊時,可能成為絕對違禁品。
“軍隊從該國獲取維持生存所需一切物資的權利是無可爭辯的,儘管我們通常理解‘靠敵國供養’的說法直接適用於敵國。所有文明國家都理解的軍事必要性允許在敵國境內強制執行所有那些對於便利和協助戰爭的進行,並且根據關於戰爭慣例的現代法律是合法的措施。”
要檢視我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事、經濟、社會、技術——的完整報道存檔,請檢視我們的存檔包,《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網址為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