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飛機對抗齊柏林飛艇,1915年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大眾科學》中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5年6月26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飛艇很快成為一種災難。德國齊柏林飛艇轟炸了比利時的列日和安特衛普,或許加速了這兩座城市的陷落,儘管傷亡很少(正如我們在我們這個更加黯淡的時代所理解的那樣)。戰爭初期,一些飛艇被防空火力擊落,但如果飛艇飛得足夠高,地面火力就構不成威脅;防禦飛機需要太長時間才能爬升到足夠的高度去尋找(通常在深夜)和攻擊飛艇。齊柏林飛艇的最大影響不在於它們造成的破壞,而在於能夠隨意穿越防線、漂浮在城市上空並肆無忌憚地投擲炸彈的心理新奇感。在1915年1月針對英國的飛艇戰役開始後,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來對抗這種被認為的威脅。(實際上,飛艇更常見和頻繁的作用是偵察,尤其是在海上。)

然而,雙方的學習曲線都很陡峭。在戰爭的第一年,直到機關槍燃燒彈出現之前,飛艇被證明極易受到天氣的影響;但在1915年,尋找和摧毀齊柏林飛艇被證明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這張1915年的照片中,一架法國飛機正在攻擊一艘德國飛艇。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6月26日

6月26日刊的封面展示了飛機首次成功摧毀齊柏林飛艇。皇家海軍航空兵的雷金納德·“雷克斯”·沃內福德駕駛著一架莫蘭-索尼耶飛機,於6月6日從比利時的一個機場起飛,攜帶了六枚炸彈,目標是轟炸飛艇庫,這真是具有諷刺意味。他發現了齊柏林飛艇LZ37並對其進行了攻擊,但被機槍火力擊退,但他獲得了足夠的高度來猛撲向飛艇,向其投擲了一枚炸彈並將其摧毀。沃內福德的飛機被爆炸損壞,迫使他降落在敵後。他設法修理了他的飛機,重新啟動了發動機,起飛並飛回了他的基地。這種非凡的技能和冷靜的展示(也證明了緩慢、充滿氫氣的齊柏林飛艇固有的脆弱性)為沃內福德贏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是英國最高級別的勇敢獎章。(沃內福德在幾天後的一次飛機事故中喪生。)

以下是1915年6月26日出版的《大眾科學》對該事件的描述(它以一種奇怪的種族主義評論開頭,試圖區分日耳曼和凱爾特遺產)

“在這場實驗性的空戰中,凱爾特人的智慧大放異彩。最近,一架輕型高功率法國單翼飛機摧毀了一艘齊柏林飛艇,該飛機由一位膽大的加拿大人駕駛,他差點被自己搬起的石頭砸到腳,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從報道來看,這艘齊柏林飛艇似乎只攜帶了一挺機槍,而沒有攜帶大炮,而且後者是否安裝得易於且快速地垂直瞄準投彈飛機似乎非常令人懷疑。顯然,這艘齊柏林飛艇屈服於迄今為止被證明是最致命的空中攻擊方式——像鷹一樣用賽車猛撲,並在如此近的距離投擲炸彈,以至於它們不可能失手(筆者在五年前的《世紀雜誌》中提倡過這一點)。這些戰術已經多次證明了它們對地面的價值;在高空中,它們更容易,因為猛撲可以在那裡持續超過其目標。”

-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包含許多1914-1918年關於飛機、飛艇和空中戰爭的文章。它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