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1916 年 4 月 1 日出版的《大眾科學》的封面刊登了一幅關於戰爭中最具爭議的方面的影像。沒有標題,我也無法確定潛艇或帆船的國籍。但似乎很明顯,一艘潛艇已經浮出水面,並向一艘載貨的民用帆船發出訊號。
在 1916 年初,海上戰爭中(根據國際協議)實行“巡洋艦規則”。軍用船隻可以在海上攔截商船或客船並進行搜查。如果發現該船屬於敵方,或者發現該船為敵方部隊運送軍用物資,則應將船員和任何乘客帶離該船,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並且該船可以被捕獲或擊沉。
實際上,如果潛艇浮出水面遵守這些規則,它們就會失去最大的優勢——隱蔽性——並且很容易受到攻擊。隨著戰爭的進行,新的海軍戰術和武器增加了潛艇的風險。此外,隨著整個經濟體轉向協助戰爭,任何物資,包括平民的食物,都可能被視為在幫助敵方的戰爭努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自戰爭開始以來,英國皇家海軍一直在對水面艦艇實行嚴格的封鎖,導致德國和奧匈帝國嚴重短缺食物和關鍵物資。德國海軍(Kriegsmarine)無法直接挑戰更強大的英國艦隊,試圖用其潛艇建立自己的封鎖線。
最終,德國人放棄了冒險的“巡洋艦規則”。相反,在釋出此圖片十個月後,他們轉而採取“無限制潛艇戰”政策,任何船隻都有可能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被魚雷擊中。新政策是美國在 1917 年 4 月 6 日對德國宣戰的原因之一。
-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戰和這種武器政治的文章,時間為 1914-1918 年。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