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戰爭殘骸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6年11月11日

一組法國士兵在索姆河畔檢查德國“戰利品”的照片,攝於1916年。這裡展示了一對用鐵絲捆綁的木頭製成的臨時迫擊炮。

《大眾科學》,1916年11月11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之前的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本文發表的100年前的今天,索姆河戰役中的盟軍攻勢已經進行了大約20周。雙方共有近30萬士兵陣亡。當時和現在(有許多反對者!)的共識是,儘管損失慘重,但這次攻擊被那些負責贏得戰爭的人視為戰略上的勝利。它實現了吸收德國資源和減少德國對凡爾登的進攻強度的主要目標,這有可能導致法國軍隊的徹底崩潰。這種戰略可能沒有被那些負責人公開強調,因為它會承認法國正處於危急關頭,但戰略的某些方面被猜測和承認了。以下是當時《大眾科學》所說的:

“英法聯軍聲稱,他們在索姆河上對德國陣線進行了近四個月的持續攻擊,他們的成功程度不能用佔領的領土來衡量,而要用它在多大程度上將德國軍隊的精銳力量保持在前線,並在彈藥、人力和士氣方面削弱它來衡量。盟軍在這四個月的持續戰鬥中的穩步推進,以大量殺傷敵人和大量繳獲重型和輕型火炮、機槍以及各種戰壕戰裝備為標誌;俘虜人數也很多。迄今為止,總共俘虜了7萬至8萬名囚犯,以及大約400門大大小小的火炮。本文附帶的照片展示了部分繳獲的物資。”

也許這種對德國物質損失的關注避免了更令人沮喪的問題,即雙方傷亡人數是否可以為這場戰鬥辯護。無論如何,描繪成堆的手榴彈和武器看起來像是敵人會非常想念的東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或者不。

我數了數,大約有一千個帶木柄的手榴彈。這可能相當於一個小時的工業產量。本系列中的其他影像顯示了臨時或過時的裝置。

“戰利品”包括成堆成箱的手榴彈——這只是參戰國工業產量的一小部分。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6年11月11日

無論如何,軍方審查員對前線的資訊流動有嚴格的控制,這些照片之所以能透過審查,或許是因為它們被認為具有宣傳價值。

然而,從歷史角度來看,德國人在索姆河畔受到了震動。投入到他們身上的巨大士兵數量和爆炸物重量,顯示了盟軍所擁有的巨大人口和工業能力,以及使用它的決心。亞歷山大·沃森在其研究精細、發人深省的著作《鋼鐵之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基礎書籍,2014年)中或許將其概括得最好:“索姆河戰役對德國軍隊最具破壞性的影響實際上不是物質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不僅是將軍,他們計程車兵也都知道他們的敵人是多麼強大,以及他們離被擊潰有多近。”

-

我們完整的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有許多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技術發展的文章,時間為1914-1918年。它可以在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