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4年10月3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幾周,各方軍隊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動。尋求快速戰術勝利的將軍們希望包抄、‘突破’或‘擊穿’敵軍防線,然後利用這一成功,派遣騎兵衝過缺口,以收拾敵軍防線的殘餘部分。隨著時間推移,戰壕防線變得穩固,戰爭在西線陷入僵局。騎馬計程車兵變得幾乎毫無用處,他們的坐騎被遠遠地留在後方,士兵們下馬在戰壕中作戰。但在戰爭初期,各方都將騎兵視為快速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的未來。
“德軍的戰線從靠近里爾...一直延伸到瑞士邊境。盟軍正試圖在北部聖昆廷附近以及凡爾登北部山丘突破這條戰線。德軍也在條件更為不利的情況下,在蘭斯以東以及圖勒以北嘗試同樣的戰略。雙方軍隊都在嘗試同樣的戰略;首先成功的一方將迫使另一方後退。防線被突破的危險在於防禦軍隊的協同性被破壞。當如此龐大的軍隊參戰時,行動的每一步都需要協同。如果計劃被打亂,就很難收拾殘局以適應新的情況。成功的攻擊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其部隊,並可以隨時將其轉向能夠獲得最大成果的地方。透過首先集中力量對付被分割的敵人的一部分,然後再對付另一部分,他可以各個擊破對方的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