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5年3月6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炮戰。儘管新技術——坦克、飛機、潛艇和毒氣——改變了戰爭的性質,但大規模生產的力量對戰爭的程序產生了最深刻的影響。在前線西線的戰壕中使用的火炮的尺寸和數量,只有他們在試圖炸開戰壕僵局時消耗的大量彈藥才能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超過 60% 的傷亡是由火炮造成的。本週我們來看看其中一門大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克虜伯軍火公司製造了德國陸軍使用的大部分火炮。該公司還設計和製造了負責德軍早期成功的攻城炮。這些巨大的攻城炮是專門為摧毀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永久工事而設計的:42 釐米 Gamma-Gerät(伽馬裝置)榴彈炮和相同口徑的更機動版本 M-Gerät(M 裝置)。這些 42 釐米的火炮通常被稱為“大貝爾塔”;它們的實際口徑為 419 毫米(16.5 英寸),發射的巨型炮彈重量在 1,600 至 2,000 磅之間,射程可達 8 英里。顯然,到戰爭爆發時,只建造了七門這種巨炮(前者五門,後者兩門),但這幾門炮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期。頂部的照片插圖顯示了克虜伯公司正在製造其中一門巨型榴彈炮的炮管。我不知道接下來對製造過程的描述是否準確,因為“德國人沒有透露有關這件作品的任何細節”,即使在戰爭結束後,細節仍然很少,但儘管如此
“長期以來的做法是將炮管鍛造在中央心軸上,該心軸插入穿過鍛件的軸向孔中,當鍛件從爐中取出呈白熾狀態並放置在液壓機中時,如圖所示。材料在心軸和壓機之間被擠壓,鑄錠在每次擠壓之間被稍微轉動一下,這是透過一條鏈條實現的,該鏈條繞在鍛件周圍,並由鏈條上部彎曲處所示的齒輪操作。逐漸地,工件的直徑減小並拉伸到適當的長度,直到達到粗炮管所需的最終尺寸。”
下面的照片取自當年晚些時候的一期。它顯示了一枚未能爆炸的巨型 42 釐米炮彈:一般來說,在西線,大約 15% 的炮彈是“啞彈”。說明文字說,它“被法國人當作戰利品接受”並展出(希望是在炸藥被鈍化之後)。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收錄了許多 1914 年至 1918 年關於戰爭期間軍備製造和火炮的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