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年的技術改進造就了戰鬥機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本週:1916 年 12 月 30 日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萊特兄弟 1903 年在基蒂霍克起飛後,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將飛機作為偵察機出售給美國陸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飛機迅速被證明是空中偵察的關鍵創新。當空域在戰爭中變得有價值時,它也變得有爭議:在幾周內,武裝偵察機就出現了。

但是,開發用於空戰的飛機涉及一個重要的細節:在哪裡以及如何安裝武器;在早期使用手槍和霰彈槍進行試驗後,武器由一兩挺機槍組成。雙座飛機有靈活的機槍支架,炮手可以將機槍指向不同的方向。單座飛機,只有一個飛行員,需要配備固定槍:它可以安裝在與行進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地方射擊,也可以安裝在上翼上,越過螺旋槳的弧線射擊,或者可以直接安裝在飛行員前方,也許用螺栓固定在整流罩上,穿過螺旋槳的弧線射擊(有時會擊中螺旋槳)。這些都不是理想的。直到 1915 年 6 月,德國公司福克才設計並製造了一種使槍的射擊與螺旋槳的運動同步的機制,並且隨著該機制安裝在福克 Eindecker 單翼飛機上,專用戰鬥機就誕生了。

在 100 年前的《大眾科學》上,一篇頭版文章詳細解釋了新型福克裝置的工作原理。這篇文章內容詳實且準確(我很好奇這些資訊是如何透過軍事審查員的——即使是非德國的審查員)。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似乎存在一個機械異常,即許多在歐洲戰場上空飛行的戰鬥機都配備了穿過旋轉螺旋槳路徑射擊的機槍。然而,這種情況是在快速且高度靈活的戰鬥機的發展中出現的,例如盟軍的單座莫拉納和德國的單座福克。”

“在某些法國機器中,槍是透過旋轉螺旋槳葉片的路徑連續發射的,沒有嘗試選擇葉片不在射擊路徑中的時間進行射擊。與槍口直接對齊的每個螺旋槳葉片的部分都得到了充分的裝甲,因此被擊中的子彈會被偏轉而不會造成任何損壞,並且據估計,在任何情況下,射擊的浪費都不會超過 30%。”

 “福克的機槍是馬克沁型的,固定在發動機罩上方,略微偏右,因此它的射擊線穿過前方的旋轉螺旋槳的路徑。如前所述,在瞄準他的槍時,飛行員會操縱他的飛機,直到瞄準具對準目標。”

“與通常的實踐中透過扣動扳機來發射機槍不同,扳機由(發動機軸上的)凸輪和飛行員控制下的傳輸機制操作。”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完整的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包含 1914 年至 1918 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技術進步的許多文章。它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