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1916-1917年冬季,德國戰時糧食短缺情況非常糟糕。平民百姓稱之為“蕪菁冬季”,這是一個痛苦的綽號,因為他們不得不吃通常被認為是牛飼料的蕪菁。《鋼鐵之環》一書的作者亞歷山大·沃森指出,“在戰爭的後半段,德國瀕臨飢餓的邊緣。” 這主要歸咎於英國在1914年戰爭開始時實施的(並由皇家海軍執行的)進出口封鎖。一些學者認為,食物稀缺但並非嚴重短缺,但威廉·範德·克洛特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中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統計資料,顯示了人和牛的食物匱乏:屠宰的牛的平均體重從戰前最高的約550磅降至1918年的約300磅的低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眾科學》發表了一篇令人感到絕望的樂觀文章,該文章由美國公民艾伯特·K·道森在德國(當時美國仍保持中立)撰寫,並在100年前的今天發表:“德國的經濟狀況(第二部分):偉大的國家麵包托拉斯”。故事的開頭有一個迷人的小故事
“‘請出示您的麵包卡,’服務員說道,同時靈巧地收回我正要拿的麵包盤。‘好的,’我說,‘稍等;先給我來一個麵包卷。’ ‘先出示卡,’他說,並將盤子移得更遠。接下來是一番搜尋,通常以我發現麵包卡忘在家裡或另一件外套裡而告終。我詳細地解釋了這一點,但毫無用處。服務員無法被哄騙、嚇唬或賄賂。就像中國人說的‘沒票,沒洗’一樣,他們在 ‘沒票,沒麵包’的規則上立場堅定。當與堅決的服務員的關係達到普通美國人感覺想要向我們的大使反映情況的地步時,通常會發生坐在桌子對面的胖德國人插話道:‘對不起,先生,我看您是美國人,不瞭解我們的制度。我可以把我的卡給您用嗎?’ 然後他像遞煙一樣,以彬彬有禮的姿態將卡遞過桌子。我經歷過這種情景不止一次,而是幾十次,我發現,如果我爭論得足夠久、足夠大聲,總會有人過來把他的麵包卡給我。服務員從中取下一張25克的小票,然後給我一個麵包卷或一片面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917年柏林的一個肉類市場:“野味比家禽便宜”。1916-1917年的冬天被稱為“蕪菁冬季”,因為飢餓的平民吃著通常餵給牛的食物。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7年1月27日
“這就是德國食物系統的運作方式;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食物,為了確保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一份,使用了卡片系統。價格由法律規定,任何人在一次可以購買的數量都限於他的即時需求,從而使投機成為不可能。”
作者隨後描述並拍攝了更多照片,展示了堆滿食物的倉庫,並且他“揭示”了一項聽起來非常周到的政府政策——只是沒有人想到過
“在戰爭開始時,作為一項預防措施,德國政府要求每個超過五千人口的城市都儲存一定數量的肉類,價值為每人11馬克。這意味著儲存的肉類儲備量約為德國每人13磅。(大約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居住在人口超過5000的城市,在這些物資儲備時,11馬克可以購買15或16磅的肉)。這一事實並不為公眾所知,甚至對大多數德國人來說也是如此。我從未在他們的任何報紙上看到過發表。”
“政府可能已經向審查員下達了口頭指示,要求對此事保持沉默,以免引起公眾不滿。以上數字是一位中央部門的人員告訴我的,該部門為城市做了大部分採購工作。此外,這筆巨大的儲備都是在德國境外購買的,以免擾亂國內市場。為了讓我相信這些事實,他給了我一些信件,允許我參觀主要城市的大型倉庫和冷藏廠,在那裡我可以親眼看到。我沒有時間全部參觀;但我看到的儲存肉量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以各種形式出現:醃製、熏製、乾燥、罐裝、醃製和冷凍。柏林郊外的一個冷藏廠就儲存了600萬磅的冷凍肉,這些肉自1914年10月以來一直被儲存。”
“這些倉庫日夜像國庫一樣受到守衛,我費了很大周折並出示通行證才被允許進入。通常不允許拍照;但我很幸運在漢堡的這個部門找到了一位老朋友負責,所以我被允許在那裡拍照。”
1917年漢堡的一個倉庫,堆滿了“儲備物資”——但沒有說明是什麼物資,或為誰儲備,或為多少人儲備。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7年1月27日
“這個特殊的市政府並沒有侷限於法律規定的每人11馬克;但是,憑藉一個偉大商業城市的遠見卓識,她已經儲備了價值數百萬馬克的其他物資。根據指南,漢堡有62英里的倉庫碼頭。我沒有調查每一個,但我看到的足以讓我相信漢堡將是最後一個遭受飢餓的城市。”
也許漢堡是最後一個遭受飢餓的城市,但1916年的肉類配給量是戰前的三分之一,《精神 floss》的埃裡克·薩斯指出,1916年8月,“主要港口城市漢堡爆發了飢餓的工人暴動”,海倫·博克博士指出,“1916年8月,一群士兵的妻子寫信給漢堡參議院,要求其支援和平解決:‘我們要讓我們的丈夫和兒子從戰爭中回來,我們不想再捱餓了。’” 六百萬磅肉只能在1916年減少的配給量下供德國軍隊食用兩天。認為政府有遠見卓識購買外國肉類儲備以應對長期戰爭,這是一種荒謬的幻想,因為那些負責政府的人堅信戰爭將是短暫而激烈的,不會持續到飢餓和饑荒成為問題的程度。我從2017年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試圖利用一位容易上當的記者來暗示英國的封鎖是無效的,因此不值得執行,而實際上,對德國平民(尤其是窮人)的影響非常嚴重,足以導致至少40萬人死於飢餓。
外部來源
《鋼鐵之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亞歷山大·沃森。基礎書籍出版社,2014年。
“歐內斯特·斯塔林的對1914-1919年封鎖期間德國人民能量平衡的分析。” 威廉·範·德·克洛特,《記錄與註釋:皇家學會科學史雜誌》,第57卷,第2期,2003年5月22日。http://rsnr.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57/2/185
“一戰百年:飢餓困擾歐洲。” 埃裡克·薩斯,《精神 floss》線上雜誌,2016年8月24日。
http://mentalfloss.com/article/85224/wwi-centennial-starvation-stalks-europe
[順便說一下,薩斯撰寫了一篇非常詳盡的每週帖子,內容是關於恰好在100年前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事件]
“德國的食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海倫·博克博士在赫特福德大學“戰爭中的日常生活”網站上發表,2015年4月29日。引自烏特·丹尼爾的《1914-1918年婦女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德國的內部視角》,收錄于格哈德·希施菲爾德等人編輯的《‘這裡沒有人再覺得自己是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和影響》(埃森:1993年),第131頁。
https://everydaylivesinwar.herts.ac.uk/?p=435
-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1914-1918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方面的許多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