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沉沒的潛艇,1915年

據《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新聞:1915年4月10日。美國F-4潛艇於1912年1月下水,1915年3月在檀香山附近300英尺的水域沉沒,造成全部21名船員喪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新聞:1915年4月10日

德國潛艇救援船和移動式幹船塢“Vulkan”,建於1912年。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4月10日

美國F-4潛艇於1912年1月下水,1915年3月在檀香山附近300英尺的水域沉沒,造成全部21名船員喪生。這場災難嚴厲地提醒人們,即使需要任何提醒,這項相對較新的技術也可能具有極高的風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915年4月10日出版的《大眾科學》雜誌思考了可能不僅有助於潛艇的開發和測試,而且有助於在遇險時進行救援的技術型別。在歐洲,事故已經很常見:大約30起獨立事件導致300人死亡。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建造了大型艦船,用於救援或測試註定要在其新興水下艦隊中服役的潛艇。

1915年法國救援船的內部。它能夠吊起1000噸。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4月10日

德國船隻Vulkan建於1910年,能夠吊起500噸。計劃是讓潛水員將電纜連線到或纏繞在沉沒的潛艇上,然後將其吊到船的空腔中。可以在獲救船隻的下方新增木地板。鑑於德國潛艇儘管數量不多,但已相當成功,因此文章中的這一評論並不令人意外:“這種移動式幹船塢在目前的敵對行動中無疑具有巨大的價值。” 法國船隻可以吊起兩倍大的質量。義大利船隻Laurenti更像是一個浮動船塢和壓力艙,可以在理論上對潛艇進行壓力測試。

移動式船塢“Laurenti”——義大利設計。船塢內部本應充當用於測試潛艇的大型壓力艙,並且該船還被設計為充當移動式起重機。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4月10日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關於1914-1918年潛艇的文章。可在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