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的戰列艦,隱蔽的水雷:達達尼爾海峽,1915年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5年4月3日 “君士坦丁堡將被敵人的炮火覆蓋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這是前兩週《大眾科學》文章中一句興高采烈的句子,就在英國和法國最初襲擊 [...] 附近的奧斯曼帝國首都之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5年4月3日

“君士坦丁堡將被敵人的炮火覆蓋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這是前兩週《大眾科學》文章中一句興高采烈的句子,就在英國和法國最初襲擊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附近之後。 本期,1915年4月3日,有一個更加令人沮喪的副標題:“漂流水雷和炮火對盟軍艦隊造成嚴重破壞。”

文章大量引用了英國海軍部關於這場戰鬥的宣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過去的十天裡,海峽內一直在進行掃雷工作,昨天(星期四)上午,英國和法國艦隊對海峽狹窄處的堡壘發動了全面攻擊…… J、U、F 和 E 堡壘進行了強烈反擊。 部署在海峽內的十艘戰列艦壓制了它們的火力,所有艦隻在戰鬥的這一部分都多次被擊中。’”

英國戰列艦“不可抵抗”號,1898年下水,1915年在達達尼爾海峽被水雷擊沉。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4月3日

看到這些巨型艦船近距離向岸邊堡壘大致方向傾瀉大口徑炮彈,場面一定相當震撼。 然而,戰鬥進行到一半時,災難降臨到盟軍頭上。 海軍部這樣描述:

“當以最輝煌的方式與堡壘交戰的法國艦隊駛出[攻擊線]時,“布維”號被一顆漂流水雷炸燬。 她在埃倫科伊村以北36英尋處沉沒,不到三分鐘。 下午 4:09,“不可抵抗”號離開佇列,嚴重傾斜,並在下午 5:50 沉沒,可能是撞上了一顆漂流水雷。 下午 6:05,“海洋”號也撞上水雷沉沒。”

文章繼續描述了用於擊沉這些艦船的武器:

“這些艦船的損失是由於土耳其人放漂了大量漂流水雷,這些水雷在某些潮汐狀態下,隨著海峽的水流有時會以高達五節的速度向下漂流,對攻擊艦隊構成持續的威脅。 這些水雷不能與那些被錨定並透過掃雷清除的水雷混淆。” 一個月後,我們 1915 年 5 月 1 日的期刊甚至詳細描述了被指責的那種水雷:“萊昂魚雷水雷”,一種高科技(對於 1915 年)水雷,它在水面下上下襬動。

並非如此。 這是“戰爭迷霧”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現在確切地知道發生了什麼。 細心的土耳其人看到敵方艦隊在狹窄的航道中機動,便在夜間派遣小型佈雷艇“努斯雷特”號布放了 29 枚普通水雷,不是在駛入的戰列艦的路徑上,而是在非常靠近岸邊的線上——在已經掃過雷的區域——艦船在那裡轉向離開戰場。 這些重新布放的水雷沒有被發現,而且,當它們爆炸時,英國或法國海軍當局也無法(或不願?)計算出它們被布放在哪裡。

比損失這三艘戰列艦(以及另外三艘被炮火損壞的戰列艦)更糟糕的是,根據文章的最後一段,艦隊的工作似乎完全無用:

達達尼爾海峽眾多舊堡壘中的一座過時炮臺,用於守衛奧斯曼領土。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4月3日

“盟軍聲稱他們對堡壘造成了嚴重破壞,但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和德國方面發來的電報斷然駁斥了這一說法。 這些電報指出,艦隊的炮火雖然強大且持續時間長,但未能對炮臺造成任何嚴重破壞。 據稱,炮彈大部分都在土方工程中無害地爆炸了,而且由於煙霧和灰塵,大部分炮火都不準確。”

土耳其和德國方面的電報似乎更可能是真實的。 我在查爾斯·卡爾韋爾少將的回憶錄中發現了這條評論,他是一名炮兵軍官,在戰爭期間曾擔任作戰和情報主管,這可能反映了許多反對達達尼爾海峽海軍攻擊的人的想法:“依靠平射炮的戰列艦永遠無法在岸上戰鬥中發揮最重要的作用。” 遠端海軍炮對於此類工作幾乎毫無用處; 需要能夠提供更適合挖掘深壕固守的敵軍部隊的猛烈射擊的火炮。 英國和法國當局似乎也同意這種評估:幾天之內,他們將對君士坦丁堡的攻擊轉向對加里波利半島的陸地攻擊。

-

我們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關於 1914-1918 年加里波利和其他地區的戰役的文章。 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