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5年6月19日
1915年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盟軍的最大希望是,一支超過一百萬人的軍隊將被投入到義大利東北角,對抗守衛其南部側翼的奧匈軍隊。對義大利軍隊的描述是樂觀的,帶有一些警告意味
義大利馬拉野戰炮兵。高度機動——在平坦的地面上。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6月19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新的義大利軍隊尚未在現代歐洲戰爭的嚴峻考驗下贏得榮譽。相當數量的一線部隊是近期對土耳其戰爭的老兵,但軍隊的主力尚未接受戰火的洗禮。從新聞報道判斷,義大利及其入侵特倫特和的裡雅斯特的四個軍團在各處都取得了成功;但關鍵的考驗將是當奧德-德意志軍隊全力以赴時。有理由相信,義大利軍隊的平均素質與參與當前戰爭的任何軍隊的素質相當。阿爾卑斯山部隊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歐洲最優秀的登山士兵之一。”
人們對義大利人的期望很高。然而,根據6月19日刊物中其他地方的這篇文章,義大利在戰爭中的最初幾周的表現似乎平淡無奇
“到目前為止,義大利入侵奧地利領土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任何壯觀的景象。這當然不是由於義大利缺乏準備,因為在它加入戰爭前的外交談判期間,它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所有迅速出擊的安排。這似乎也不是由於義大利軍隊的不活躍或奧地利軍隊在義大利邊境的任何嚴重抵抗。”
“大自然是奧地利人在這個戰區偉大的盟友,義大利人遇到的來自自然力量的阻力比來自奧地利子彈的阻力更大。義大利邊境是由奧地利為了適應其自身的軍事目的而劃定的。從瑞士到亞得里亞海,它沿著阿爾卑斯山脈眾多山脈的南坡或義大利坡延伸。在奧地利一側的邊境線後方許多英里(在某些地方多達三百英里),一個山脈接著一個山脈,構成一片混亂的陡峭山峰和狹窄山谷,幾乎沒有好的馬車路,鐵路更少。”
這篇文章準確地指出了在壯觀、崎嶇的山區地形中作戰的難度,這種地形完全不適合義大利軍隊偏愛的大規模進攻——尤其是考慮到奧匈帝國佔據了高地。
1915年,義大利士兵在戰壕中執勤。這張照片可能顯示的是訓練演習,而不是前線戰鬥。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6月19日
這兩篇文章都沒有提到,儘管義大利的科學和技術能力可以製造出優秀的武器,但工業基礎還太薄弱,無法為不斷擴大的軍隊大規模生產足夠數量的武器,以應對新型的大規模戰爭。
義大利為何參戰?這些文章沒有——而且在1915年也無法——提及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鼓勵義大利參戰的陰謀。這些國家都在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的前一個月簽署了秘密的《倫敦條約》。該條約看起來像是一筆直接的賄賂:義大利參戰,作為回報,它被承諾擁有或控制1915年由奧匈帝國、德國和土耳其持有或管理的領土——所有義大利期望在戰爭中擊敗的國家。《倫敦條約》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被布林什維克發現並公佈時被曝光。到那時,義大利軍隊已經損失了近70萬人的生命,遭受了戰爭中最大的失敗之一,並且瀕臨崩潰。
-
延伸閱讀
歐內斯特·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半虛構地描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義大利軍隊救護車司機的經歷。
一本關於義大利戰線的優秀歷史著作考慮了在白雪皚皚的多洛米蒂地區發生的激烈戰鬥的軍事、政治和藝術方面:馬克·湯普森的《白色戰爭:義大利前線1915-1919年的生與死》(基礎圖書,2009年)。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1914-1918年關於戰爭化學方面的文章。可在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