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與槍炮,1916

1916年:工人們正在鍛造巨型火炮或海軍炮的炮管。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6年2月5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據《大眾科學》報道,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週:1916年2月5日。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行,軍事力量迫切需要越來越重的火炮:用於裝備最大的“超無畏”戰艦的海軍炮;用於轟炸遠處目標的大型炮彈的鐵路炮;以及用於摧毀最堅硬目標的攻城炮。

1916年2月5日那一期的封面顯示,工人們正在鍛造一門大型火炮的炮管(可能在德國的克虜伯工廠)。即使這樣的場景值得用來描繪但丁的《地獄》或古希臘神話中關於工匠神赫菲斯托斯的鍛造,這些武器的生產和使用都帶有致命的嚴肅性:用於生產它們的技術和產能是致力於戰爭努力的大規模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德國的克虜伯工廠,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不久的一個場景。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增刊,1912年8月31日

由大小火炮發射的炮彈造成了戰爭中數百萬人的傷亡。火炮的彈藥是戰爭中最大的單項開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本相當於今天5萬億美元,大約佔1914年至1918年世界工業產出的五分之一。

-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1914-1918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方面的文章。您可以在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