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100年前的今天,本期雜誌的封面刊登了一張令人震驚的圖片:一座燈塔被飛機投下的炸彈摧毀。標題明確無誤:“德國摧毀比利時海岸沿線的地標。”
其含義非常明確:德國認為某些地標是幫助敵方船隻或飛機導航的工具,因此開始摧毀它們。事實上,阻止敵人導航到友好目標是有充分的軍事理由的。然而,這裡有一個歷史問題。
戰爭期間只摧毀了一座比利時燈塔:位於紐波特的“Vierboet”或“火光”燈塔,該燈塔可追溯至13世紀。然而,那座燈塔在1914年被摧毀,由撤退的比利時步兵炸燬,他們不希望給入侵的德國炮兵觀察員留下一個方便的升高平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時沒有關於這個故事的文字描述——不幸的是,這在當時並不少見。因此,我們只能猜測為什麼這幅影像會出現在1916年《大眾科學》的封面上。在戰爭初期關於德國野蠻行徑的大量報道(其中一些是真實的,另一些是虛構的)以及德國潛艇襲擊中立民用船隻之後,當時的編輯們或許非常願意相信,即使這個故事被誇大了,這也是“匈奴人”又一次不良行為的例證。即使這張圖片充滿了盟軍宣傳的味道。
-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奇怪解讀的事件的文章。您可以透過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