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利到詩歌:《大眾科學》創刊號解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月早些時候,自然出版集團《大眾科學》 自豪地宣佈完成了 《大眾科學》 檔案館的建設,其內容可追溯至1845年8月28日創刊號。作為美國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雜誌,該刊物的內容自創刊以來經歷了幾次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1845年刊登的內容表明,這是一本面向科學愛好者、發明家和工程師,以及各行各業的公民——農民、管家、藝術家和愛傳閒話者——的期刊。為了慶祝檔案館的釋出,我旨在向讀者介紹該雜誌的歷史和最初的目標,並重點介紹創刊號上刊登的一些故事。

創始人兼首任主編魯弗斯·波特宣稱,該雜誌的宗旨是展示“有趣的時事新聞,機械和其他 科學進步 的一般性通知;美國和外國的改進和專利;科學論文,闡述力學、化學和建築學原理;各種藝術和貿易的實用資訊和指導;有趣的哲學實驗;雜項情報、音樂和詩歌。”波特是一位成功的畫家,寫詩、演奏音樂,並不斷致力於創造新發明或改進舊發明。如果這本如今廣為人知的科學雜誌的早期內容看起來有點大雜燴,也許是因為正如 魯弗斯·波特博物館 所指出的那樣,它“實際上是一份四頁的報紙,專門介紹 [波特] 參與的一切事物。”波特先生對他的雜誌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他希望保持主題既足夠具體,以使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專業人士受益,又足夠通用,以便普通讀者能夠理解和從中獲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據波特稱,《大眾科學》的誕生源於之前出版的刊物停刊後留下的空白,例如波士頓的《美國機械師》(也是由波特編輯和出版的)、辛辛那提的《電梯》、哈特福德的《美國保護者》和奧爾巴尼的《紐約州機械師》。波特認為有必要創辦一本雜誌,以提供“更廣泛的藝術和貿易情報的進步,特別是最近被發現和引入的幾種新的、奇特的和有用的藝術”。來自美國南部和西部的人們的需求尤其強烈,他們承諾如果創辦這樣的刊物將予以資助。波特表示,他的新雜誌將“不展示令人沮喪的犯罪和墮落目錄,因為我們認為這既不會促進幸福,也不會促進道德;——我們的目標是讓人愉悅和開導。我們將倡導純粹的基督教,但不偏袒任何特定的教派;並將堅持理性和常識作為原則,獨立於那些利益和聲望依賴於他們rigidly adherence to traditional doctrines, and church creeds."的觀點。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科學和宗教的融合,這可能會讓許多當代讀者感到驚訝。在閱讀早期《大眾科學》的期刊時,人們確實注意到一種有德和道德的基調,但很明顯,文章旨在維護當時的基督教價值觀,而不是基督教教義。

大眾科學》的第一篇封面故事(或者在這種情況下,是頭版頂端中心位置的文章)專門介紹了交通運輸主題。鐵路客車在19世紀30年代後期首次成為一種流行的交通方式。“在過去的10年中,也許沒有哪個機械主題的改進像鐵路客車那樣發展如此迅速。”隨著技術的進步,車廂變得更長、更舒適、更安全,每節車廂可容納60-80名乘客,行駛速度為30-40英里/小時。這裡介紹的改進型車廂由馬薩諸塞州劍橋港的達文波特和布里奇斯公司製造。

頭版還刊登了許多篇幅較小的文章(有些來自其他出版物),沒有配圖,儘管在許多情況下,主題非常有趣,以至於不需要圖片。以下是兩個屬於“有趣的時事新聞”類別的故事示例

無論內容多麼令人難以置信,早期檔案館中的每篇文章都有助於描繪19世紀美國工業時代的生活圖景。在一篇書評中(我提過有書評嗎?),評論了亨利·A·邁爾斯牧師的《洛厄爾的過去與現在》,我們得以瞭解在一個主要的製造業城市中工人的經歷。這本書重點介紹了當時僱用1250名婦女的梅里馬克公司。據報道,這家工廠的女性平均每週收入2美元,略高於1845年洛厄爾其他女性工廠工人平均每週收入1.93美元。顯然,工廠工作比當小學教師的報酬更高,因為評論指出,許多教師離開了教室,去從事更輕鬆的工作,並獲得更高的薪水,儘管工作時間要長得多。

創刊號證明了該雜誌渴望成為科學領域最重要和最具突破性故事的首發站。一篇報道宣佈在全國範圍內為普通公民實施 塞繆爾·莫爾斯電報,首先從東北部較大的城市開始。它已經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使用。《大眾科學》的文章遺憾地表示,由於“報刊的壓力和大量湧入我們第一期雜誌的事務”,沒有提供其他資訊,但令人興奮的是,在莫爾斯的發明即將永遠改變未來新聞傳播方式之前,就看到了對其的報道。

在對《大眾科學》創刊號的回顧的結尾,我想介紹一下我最喜歡的雜誌早期欄目中的兩個:詩歌和雜談。“詩歌”欄目刊登的詩歌從道德和愛國主義到科學、教誨和傷感應有盡有。它們一直刊登在雜誌的頭版,直到1849年9月,一個名為“鐵路新聞”的專欄取代了它們。

“雜談”欄目,後來被稱為“雜項”,是《大眾科學》最接近擁有八卦專欄的欄目。這些簡短的條目通常帶有幽默、誇張的感覺,而且經常是從其他報紙上收集來的……也許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19世紀版的推文和轉發?以下是我從本期雜誌中選出的一些我最喜歡的條目

聖路易斯共和黨人報》的一位通訊員被瘋狗咬傷,透過飲用普通黑梣樹皮的煎劑治癒。

一家時尚的城市報紙上說,“波士頓有190名醫生,比病人還多。” 這一定是一個健康的地方。

邏輯學派認為,普塞主義源於義問答,而小狗主義則源於斷主義;——這就是區別。

皮卡尤恩報》刊登了一個關於一條響尾蛇吞下一隻鼴鼠的故事;但鼴鼠不肯被吞下,而是咬破蛇的身體爬了出來,從而殺死了蛇,然後逃走了。

在緬因州伊甸鎮,有一艘名為“花園”的縱帆船,由亞當·威爾金斯船長指揮。因此,亞當仍然統治著伊甸園。

最近在傑納西縣發現了幾個泉水,泉水酸化程度接近檸檬水。酸是硫酸。

有勇氣在手頭有錢的時候償還債務。有勇氣穿舊外套,直到你能買得起新外套。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和工程領域不斷擴充套件,雜誌也變得更加專業化,《大眾科學》成長為我們今天更熟悉的屢獲殊榮的出版物。然而,如果你像我一樣,覺得沒有什麼比翻閱過去的卷冊更令人愉快的了,我鼓勵你這樣做——只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在本月底之前,《大眾科學》的檔案館(收錄了1845-1909年的內容)可供免費閱覽。

In 1845 大眾科學 magazine made its debut on newsstands and has continued to be published ever since. Now,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and 大眾科學 are working to digitize all past issues of the magazine. Mary Karmelek is in charge of checking over each issue, and in the process she uncovers fascinating, captivating and humorous material buried in the yellowed pages of our past. In this blog she shares the highlights of her discoveries. Additional archival material appears every month in our 50, 100 and 150 Years Ago column.

More by Mary Karmele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