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5年1月23日
本期雜誌的封面描繪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幾個月的熱鬧場景,標題為“德軍裝甲摩托艇在弗蘭德斯被洪水淹沒地區夜襲”。裡面沒有與影像相關的報道(這在當時是一種常見的做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1914年10月,比利時人故意淹沒了弗蘭德斯地區由伊澤爾河和北海海岸線之間的低窪農田:被淹沒的田地阻止了入侵的德軍。伊恩·F·W·貝克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形成》中稱這種洪水防禦為“沉默的征服者”,也是“戰爭的主要轉折點之一”。20英里長的洪水區變成了一個水汪汪的無人區,比利時軍隊在一側,德國軍隊在另一側。與任何地形一樣,無論是潮溼還是乾燥,雙方都試圖控制它:他們設立了監聽和觀察哨,用大炮騷擾敵人,並頻繁進行船載襲擊,例如這裡描繪的襲擊。
我無法將這張圖片與任何一個特定的行動聯絡起來;它可能是將一系列事件硬塞進一個充滿想象力細節的描繪中。它確實有“男孩自己的...”偉大戰爭英勇行為指南中另一集的感覺。光滑、武裝到牙齒的德國船隻(你可以透過士兵們獨特的“pickelhaube”頭盔來判斷它們是德國的)更可能是用螺栓固定鐵板的機動駁船。裝備精良、衣冠楚楚的比利時軍隊對於泥濘的地形來說似乎太溫暖和乾燥了。安裝在裝甲車上的探照燈是一個不錯的點綴,船載探照燈也是如此。也許我們更博學的讀者可以啟發我們,這種“子彈磁鐵”是否曾在西線的近距離戰鬥中使用過?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收錄了1914-1918年的文章,包括許多關於西線戰爭的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