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毒氣,1915年

隨著大規模毒氣襲擊的出現,一種抵禦毒氣的想法是使用風扇將毒氣吹走——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但在防毒面具發明之前,幾乎沒有其他方法奏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2017年4月2日):本週是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00週年紀念。創立於1845年的《大眾科學》在戰爭年代報道了改變歷史程序的重大創新,從第一批坦克和空戰到首次大規模化學武器襲擊。為了紀念百年紀念,我們重新發布以下文章和許多其他文章。要全面訪問我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檔案報道,請立即註冊All Access訂閱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回顧:1915年7月31日 

世界上第一次全面毒氣襲擊發生在1915年4月22日,地點在比利時伊普爾鎮附近。對於部署毒氣的德國人來說,這是一次驚人的成功,而對於不幸成為這種新型化學戰的受害者的法國領土部隊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一支武裝部隊必須突然對抗一種有效的新武器時,負責贏得戰爭的人們會爭先恐後地為他們的部隊找到某種可行的保護措施。盟軍不知道毒氣的確切性質,但非常肯定它是氯氣。最初的防毒措施來自工廠中使用的工業安全裝置,這些工廠必須處理氯氣煙霧:浸泡在各種液體中的法蘭絨墊子,用於遮蓋嘴巴(後來添加了護目鏡)。

但還需要更多。這篇《大眾科學》文章中的建議及其包含的插圖(上圖)是對毒氣的技術解決方案的真誠和或許是絕望的尋求。(塹壕中計程車兵被展示佩戴著當時使用的法蘭絨墊子。)

“[一位發明家]建議在靠近敵人的塹壕中使用手動旋轉風扇鼓風機,大約每三到四碼放置一個。風扇鼓風機應連線到穿過塹壕前方土方工程底部的管道。如果鼓風機的數量等於敵人使用的毒氣罐的數量,那麼當大力工作時,鼓風機將輸送比毒氣體積大得多的空氣量,從而使毒氣大大稀釋,並且使用良好的呼吸器對我們的人員無害。我們相信,前線正在進行實驗,目的是設計透過噴水和其他方式使毒氣無害化的方法。”

我不相信所描繪的方案曾被嘗試過。如果嘗試過,我同情在前線拼命搖動這些風扇並詛咒當權者的可憐步兵。但是,最初考慮這個想法是有充分理由的。最早發動氯氣襲擊的方法是將裝滿化學物質的大型氣瓶搬到前線,等待恰到好處的微風(不要太快,不要太慢)以完全正確的方向吹來(並且不要在下雨或毛毛雨時,或太熱或太冷),然後開啟氣瓶。在微風中,如果目標士兵能夠將氣體扇動,則氣體可能被稀釋到足以減少傷亡:“因此,輕微的逆向氣流應該足以轉移氣體雲的方向,因為它緩慢地漂過兩條戰壕線之間的地面,”

無論如何,更好的應對方法是為單兵(或平民)開發出好的防毒面具,大量生產並儘快分發。鑑於毒氣可能非常有效,雙方都開發出越來越複雜的方法,以便在更遠的距離和不同的條件下輸送化學物質:透過炮彈、手榴彈或炸彈。而且,隨著防毒面具的開發速度,新的毒氣被引入戰場,迅速使舊的防護措施過時。

-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1914-1918年關於化學戰和防禦的文章。可在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