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5年10月30日
在經歷了超過一年的大戰後,空襲已經演變
“德國飛艇不再在白天和晴朗天氣下對其西方對手的領土進行襲擊。飛艇駕駛員非常清楚他們龐大的飛行器很容易受到來自法國數千門防空炮的猛烈炮火的攻擊,這些炮火從波浪起伏的西部戰線一直延伸到巴黎,以及那些守衛英格蘭海岸和內陸要點的炮火。對他們的威脅不僅限於防空炮,還有快速、重型武裝的戰鬥機中隊,它們成群結隊地升空,與更笨重的空中巡洋艦作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猛烈的炮火”和成群結隊的“快速、重型武裝”飛機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地危險。但是,當齊柏林飛艇利用黑暗的掩護和高空進行掠奪時,防禦戰鬥機極其難以爬升到那個高度,找到襲擊者並攻擊他們。幸運的是,防禦者的效率低下與攻擊者的笨拙相匹配:在黑暗中摸索時,找到轟炸目標同樣困難。儘管如此,技術正在被徵用來提供任何優勢
“巴黎的防空部隊設計了一種巧妙的飛艇探測器,他們稱之為 poste d'ecoute,或監聽站。它的形式是四個巨大的喇叭或倒置的擴音器,安裝在樞軸上,可以向羅盤的任何點擺動。喇叭都指向同一方向,並且由於其巨大的尺寸,能夠收集最輕微的聲音。然後,這些聲音透過麥克風放大。操作員在所有方向擺動喇叭,仔細聆聽裝置收集的聲音,可以探測到相當遠距離外的飛艇的存在,即使它在高空中並且在濃密的雲層後面。”
文章還提到了一位著名的發明家,他受命改進倫敦的防空系統
“李·德福雷斯特博士,也許最出名的是作為奧迪安無線探測器、奧迪安放大器和奧迪安高頻發生器的發明者,他離開紐約前往英國,執行為倫敦安裝防空艇探測器系統以防禦齊柏林飛艇襲擊的任務。就目前所知,德福雷斯特系統使用了多個以幾何圖形放置在地面的麥克風。”
毫無疑問,法國的裝置是有用的:就像它一樣的裝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所有面臨空襲風險的國家使用,直到有效的雷達最終使其過時。但是,有時很難區分真正有效的技術和僅僅提供“遮羞布”以增強防禦者信心和士氣的裝置。
來自 1930 年的更精密的監聽裝置:在過去的 15 年中,在建立具有多個元件的更精密的系統方面已經完成了大量工作。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30 年 12 月
第二張照片是 1930 年的另一個法國監聽裝置。這個版本受益於 15 年的電子和聲學研究(它聲稱射程為 20 英里)。更重要的是,圍繞它的系統已經發展:它將與光學測距儀、機械火控計算機器和幾門速射炮互連。儘管 1930 年的飛機速度遠高於 1915 年,但後來的裝置具有更有效的防空系統的所有特徵。
-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來自 1914-1918 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海軍力量的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