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發明家們和所有人一樣,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巨大傷亡感到震驚。他們想提供幫助。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這是一個聰明人提出的簡單想法,旨在幫助士兵切斷戰場上的“帶刺鐵絲網”。
這款剪線裝置本應套在步槍和刺刀的末端。有些簡單的想法很棒。但這一個不是。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7年2月24日
“為了方便衝鋒的步兵摧毀帶刺鐵絲網障礙,一位發明家稱之為“鐵絲網射擊切割器”的巧妙小裝置被開發出來。這是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約瑟夫·A·斯坦梅茨的發明。簡而言之,鐵絲網射擊切割器由一個緊密配合的鋼塊組成,該鋼塊套在刺刀的刀片上,並用定位螺釘固定到位……在使用中,無論使用者是俯臥還是其他姿勢,槍都會向前推,直到纏繞的鐵絲網絡卡在突起物之間,並被帶到鋼塊的前端,直接穿過開口。然後開槍,子彈會立即切斷鐵絲網,甚至正如實驗表明的那樣,可以切斷直徑是普通帶刺鐵絲網或電纜數倍的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中國膠州灣周圍的德國領土周圍的帶刺鐵絲網防禦工事。請注意發明家認為步兵會面對的簡單鐵絲網與此處呈現的密集纏結之間的差異。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7年5月26日
但是,在遭受機槍掃射和炮擊的同時,不得不擺弄步槍和刺刀,似乎超過了這個小裝置的任何實用可能性。我們插圖中顯示的整潔、稀疏的鐵絲網更接近於圈養家畜的簡單柵欄。但是,這位發明家(以及顯然的《大眾科學》的藝術家和編輯)不熟悉戰壕之間“無人區”中部隊所面臨的又厚又密、又重又亂的鐵絲網和線圈堆。部隊配發了剪線鉗,可以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但西線的障礙最好用集中的炮火或班加羅爾魚雷炸開,或者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坦克的履帶壓平。當然,對於士兵來說,步槍安裝的剪線器需要射擊稀缺的子彈(士兵攜帶的子彈數量有限),這在戰鬥中幾乎毫無用處。
-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收錄了許多來自1914年至1918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發明的文章。可在此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