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雖然對於什麼是黑粉病機器或其用途可能有多種解釋,但我將要討論的是1859年4月2日發行的《大眾科學》中介紹的發明。這裡提到的黑粉病是指在小麥籽粒上發現的寄生真菌。
必須從穀物中去除黑粉病,才能生產出可用的麵粉——麵粉是一種有價值的食物來源,並能提供感官體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常見物質的範圍內,沒有什麼比麵粉更能帶來快樂了。它的觸感、味道和視覺效果都令人愉悅,每當看到一桶精美的麵粉開啟時,人們都會忍不住想把手埋進去,在細膩光滑的顆粒中撥弄手指。”
愛荷華州伯靈頓的J.A.伍德沃德發明了他的黑粉病機器,用於清除小麥中的黑粉病和汙垢,並將小麥與其外殼分離——這些任務原本必須手工完成。基本上,一旦穀物倒入機器,它就會透過篩網和噴嘴,最終被擦洗並用風扇箱的空氣“噴射”,以去除汙垢和黑粉病。然後,它將透過一系列“敲擊器”,並繼續接受更多空氣噴射,以確保其清潔度。
對於那些感興趣的人,以下是關於機器如何工作的更詳細的解釋
“待清潔的穀物落在鞋 J 中的篩網 a’ 上,並透過該篩網,較大的異物透過噴嘴 c’ 排出。穀物無法透過篩網 b’,但由篩網 b’ 和噴嘴 f’ 引導至圓筒 H,並落入擦洗器 R 中,並在下落過程中被杆 I 分隔開。稗子和細小的種子從鞋的傾斜底部落入料斗 L,然後透過開口進入風扇箱 C。風扇 D 產生一股氣流,垂直向上穿過噴嘴 m 和擦洗器 E,並且同一個風扇也產生一股氣流,穿過噴嘴 A,氣流也穿過金屬絲網圓筒 H 進入噴嘴 A 的部分 c...穀物在進入擦洗器 E 時(透過開口 n,頂板 f 的凸緣 o 支撐 G),將去除所有鬆散的汙垢和黑粉病...穀物被凹面 j 分散,並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受到翼片或敲擊器 i 的作用,敲擊器的位置以非常直接的方式作用於穀物,使其受到最大程度的摩擦而不會破碎。”
文章沒有具體說明在擦洗過程中胚芽和麩皮是否會流失。如果流失了,那麼這些穀物將被視為“精製”穀物,而不是“全”穀物,並且會失去很大一部分營養以及黑粉病。我還要補充一點,如果麵粉的景象感動你想用手指觸控它,請先洗手……否則,所有的擦洗和噴射都可能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