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控制、通訊、電力,1917

在《大眾科學》中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本週:1917年3月17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與之前的戰爭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軍隊規模龐大。電話、電報和有效的無線電裝置的出現正在取代舊的通訊方法。《大眾科學》1917年3月17日的一篇文章說

“對於一支綿延數英里不規則戰壕的軍隊來說,使用舊方法進行及時通訊顯然是不可能的,儘管已經發現,由快速摩托車運送的特殊指令比舊的騎馬信使要好得多;但是,當需要與長戰壕線的指揮官以及眾多分散的炮兵陣地進行快速通訊時,需要更迅速和可靠的方法,在這種緊急情況下,人們求助於電話,事實證明電話是必不可少的。透過電話,透過重型絕緣電線進行操作,這些電線可以快速地從一點到另一點鋪設,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無需任何支撐或複雜的固定裝置,命令可以在幾分鐘內沿著數英里的戰壕傳輸,而在那裡,旗幟是看不到的,即使是最快的摩托車上的信使也需要幾個小時,即使他們完全安全地透過,從而能夠採取快速的協同行動,或組織和適當支援由部隊和槍炮支援的特殊推進。”

1914年德國野戰電話裝置——當然是行動式的。來源:《大眾科學》,1914年12月19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炮兵經常切斷電話線,因此廣泛使用“信使”來回傳遞資訊。隨著戰爭後期機動性越來越強,靜態電話線變得不太有用,而無線電則變得更加便攜。(應該注意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軍鴿仍然有用。)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通訊的文章,時間跨度為1914-1918年。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