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中的情誼:1916 年的戰壕戰

本報道出自《大眾科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本週:1916 年 6 月 17 日

A French communications trench

一條(可能是)法軍的通訊戰壕:相對較深且安全,底部鋪有木板以保持士兵乾燥。 請注意沿側面串起的電話線。

《大眾科學增刊》,1916 年 6 月 17 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按(2017 年 4 月 2 日):本週是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00 週年紀念日。《大眾科學》創刊於 1845 年,在戰爭年代報道了改變歷史程序的重大創新,從第一批坦克和空中作戰到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襲擊。為了紀念百年紀念,我們將重新發布以下文章和許多其他文章。要完全訪問我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檔案報道,請立即註冊全方位訪問訂閱

“戰壕戰”現已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的代名詞。然而,建造戰壕的目的是保護那些守衛戰壕計程車兵的生命:躲在數噸泥土後面躲避機槍和炮火襲擊,從而減少傷亡。 並非說在戰壕中生活對士兵來說是愉快的,但這樣做增加了他們活著回家的機會。 此外,對於來自貧困農村地區或新工廠城鎮城市貧民窟的男性來說,“家的舒適”可能並沒有那麼舒適。

德國人從戰壕中舀水:這個區域一定很安靜,因為在更危險的區域,最上面的人會暴露得太多。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增刊》,1916 年 6 月 17 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916 年 6 月 17 日的《大眾科學增刊》刊登了一篇文章和照片,令我驚訝的是它們居然在法國和德國政府的軍事審查中倖存了下來。它們展示了戰爭令人不快的一面,即使影像和文字都小心翼翼地避擴音及戰壕戰特有的傷亡和疾病

“情況更加令人沮喪,因為寒冷刺骨的雨幾乎連續不斷地下著,這不僅使士兵們感到寒冷,幾乎和前一年的雪一樣,而且使戰壕裡充滿了水和泥漿,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考驗。 整支軍隊不會永久留在戰壕裡,而是輪流在各個區域服役,以守衛前沿陣地;但是,由於一個師經常有 60 多英里的各種戰壕,包括數條戰鬥戰壕以及交通戰壕,顯然需要大量的人員不斷地生活在這些被水浸透、泥濘的洞穴中,而任何足夠的排水都是不可能的。 當人們意識到一些戰壕深達 30 英尺時,就可以理解排水的困難了,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泵或水桶將水舀出去。 其中一張隨附的插圖展示了後一種過程,以及在德國戰壕中採用的方法之一。 水桶懸掛在一個小滑車上,滑車在從戰壕底部延伸到簡陋桅杆的電線上滑動,當它被下面的人拉到足夠的高度時,戰壕上方的平臺上的第二名操作員會將裝滿的水桶轉移到另一條在電線上執行的滑車上,該滑車會將水桶輸送到某個排水點,在那裡水不會流回戰壕。 這是一項緩慢而乏味的工作,必須處理數千加侖的水…… 在某些地區,戰壕系統如此廣泛和複雜,以至於士兵們像城市中的街道一樣給它們命名,以便人們能夠找到自己的路。”

默茲河附近被洪水淹沒的法軍戰壕:已經搭建了平臺,試圖保持部隊乾燥。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增刊》,1916 年 6 月 17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