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1869年8月28日發行的《大眾科學》中,列出了一些幫助“從溺水中看似死亡的人”恢復呼吸的技術。這些方法由本傑明·霍華德教授提出,並得到了紐約市大都會衛生委員會的批准。

文章給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更快且不太複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除非有凍僵的危險,否則永遠不要將病人從最初獲救的地點移開,也不要讓旁觀者擋住新鮮空氣,而是立即擦乾淨病人的嘴和鼻孔,撕開並脫掉所有衣服,直到腰部以下一點,快速擦拭並擦乾暴露的部分,並用你的手掌在病人的胃部迅速而有力地拍打兩下。”

如果拍打胃部的技術失敗,文章建議迅速開始進行人工呼吸。 首先,應將病人面朝下放置,並將脫下的衣服摺疊成一捆,放在胃部下方,使頭部低於軀幹。 然後指示施救者用力按壓病人的背部30秒。

接下來,將病人翻過來,並將衣服捆放在背部下方以抬高肋骨。 找一個旁觀者將舌頭拉出口外,並將手臂合攏放在病人的頭部上方。 接下來的部分似乎很棘手,因為施救者必須跨坐在病人身上,並透過向上按壓和摩擦肋骨來嘗試將病人身體裡的水擠出來。 “將你的手放在他的胃部,張開手指,以便你可以抓住短肋周圍的腰部。 現在,將你的所有體重穩穩地向前壓在你的手上,同時深深地擠壓肋骨,就好像你希望將胸腔內的所有東西都從嘴裡擠出來一樣。” 這讓我想起了試圖將牙膏管的最後一點牙膏擠出來,只是無法從底部捲起人體。

數到3後,施救者要最後推一下並鬆手,將自己彈回跪坐姿勢。 最初,這應每分鐘進行4到5次,並應增加到每分鐘15次。 應繼續進行,以複製自然呼吸的行為。

大約2小時後,病人應該開始自行呼吸(假設他會呼吸)。 此時,文章指示施救者“迅速而徹底地”脫掉病人的衣服,只用毯子蓋住他。 應將他帶到一間空氣流通新鮮的房間的床上休息,除非每小時每隔10到15分鐘給他服用熱白蘭地和水。

我發現有趣的是,霍華德的技術沒有使用任何形式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我認為它早在18世紀或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在使用),並且採取了一種似乎很可能導致一個人嚴重瘀傷和肋骨骨折的方法。 我還發現有趣的是,當施救者試圖挽救生命時,他的禮帽從未掉下來。

In 1845 大眾科學 magazine made its debut on newsstands and has continued to be published ever since. Now,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and 大眾科學 are working to digitize all past issues of the magazine. Mary Karmelek is in charge of checking over each issue, and in the process she uncovers fascinating, captivating and humorous material buried in the yellowed pages of our past. In this blog she shares the highlights of her discoveries. Additional archival material appears every month in our 50, 100 and 150 Years Ago column.

More by Mary Karmele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