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槍炮,1915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新聞:1915年9月18日 

本週雜誌封面的圖片展示了圍繞普熱梅希爾要塞城鎮的其中一座堡壘的內部,該城鎮現在位於波蘭,但在1915年位於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省。該鎮在經過艱苦而漫長的圍困後被俄國人佔領,於1915年6月3日被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重新奪回。

中央 Powers(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稱呼)在攻擊固定工事方面比盟軍(法國、俄國、英國)和比利時具有巨大的優勢:大型公路行動式榴彈炮,發射口徑為 30.5 釐米和 42 釐米的炮彈。這張圖片展示了其中一枚較大炮彈的彈頭穿透其中一座堡壘的混凝土和鋼屋頂。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射的所有炮彈中大約四分之一的情況一樣,這枚巨型炮彈是一枚啞彈,未能爆炸。奉命爬上梯子舉起一枚 7 釐米炮彈進行比較計程車兵(也許是一個過於戲劇化的姿態)看起來不太相信這枚巨型炮彈不再危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張非凡的照片展示了一枚未爆的 42 釐米炮彈,它卡在其中一座堡壘中間的地下通道的屋頂上。這枚炮彈在二十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上打出了一個乾淨的洞。炮彈表面的螺旋刻痕顯示了彈丸在鑽穿過程中是如何旋轉的。”

斯柯達製造的 305 毫米(此處所示)和 420 毫米口徑的巨型榴彈炮使奧匈帝國和德國軍隊在攻擊堅固的防禦工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9月18日

我們的完整戰爭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 1914 年至 1918 年關於不同戰區的文章。它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