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巡洋艦:1916 年一個有缺陷的艦船設計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6 年 12 月 16 日

 

1916 年美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概念:這種艦船的設計被證明存在嚴重的、災難性的缺陷。

《大眾科學》,1916 年 12 月 16 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100 年前的今天,該期雜誌上刊登的文章標題簡短、精闢且充滿熱情——甚至可以用“滔滔不絕”來形容:“我們精湛的戰列巡洋艦”。

“承蒙海軍部長的好意,我們得以刊登上述官方圖紙,該圖紙是已被接受的新型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去年夏天授權建造六艘。大家會同意,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巨大的戰艦在尺寸、速度和火力方面的結合,堪稱自英國“無畏”號以來為任何海軍設計的最具新穎和轟動性(如果可以用這個詞)的艦船。它們擁有最大的跨大西洋班輪的長度、最快的驅逐艦的速度以及現代戰列艦的火力。只有一個方面的資訊缺失,那就是裝甲防護。 《大眾科學》不確切地知道這種裝甲的厚度和分佈情況,即使我們知道也不會透露;因為如果說軍艦設計中有一點是海軍建造者最不願意提及的,那就是新艦的裝甲方案。”

其理念是打造一種具有掠奪性速度和強大火炮的艦船,能夠追趕並摧毀敵方(無論哪個國家)派出的最快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應該能夠有力地打擊,並且仍然能夠超越笨重的無畏級戰列艦。這種設計的概念最早在 1909 年提出,在海軍思想中非常流行。英國和德國建造了幾艘這樣的艦船;甚至日本海軍(當時是美國和英國的盟友)也在 1913 年從英國的維克斯公司獲得了一艘,即“金剛”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作為歷史學家,我們很榮幸知道故事的結局。就戰列巡洋艦而言,結局並不好。

戰列巡洋艦甲板平面圖,1916 年。它沒有顯示出該概念的缺陷。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6 年 12 月 16 日

您會注意到 1916 年的文章中,人們不願談論裝甲。當時的觀點是,速度會使裝甲變得不那麼重要:裝甲很重,一艘船擁有的裝甲越少,它就能達到的速度就越快。比較一下皇家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該艦在 1913 年下水後,可以說是當時海洋上最強大的艦船之一,最大速度為 24 節。皇家海軍的“瑪麗女王”號(HMS Queen Mary)比它早一年服役,擁有較弱的火炮,但最大速度為 28 節。主要的區別在於保護艦艇重要部位的裝甲帶:“伊麗莎白女王”號為 13 英寸,“瑪麗女王”號為 4 到 9 英寸。

裝甲不夠。

在 5 月 31 日至 6 月 1 日的日德蘭海戰中,當英國戰列巡洋艦與裝備精良但裝甲更好的德國戰列艦展開激戰時,他們慘敗。“瑪麗女王”號和“皇家公主”號(HMS Princess Royal)被炮火擊中並爆炸。指揮英國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的副海軍上將大衛·貝蒂據說轉向他的旗艦艦長,說道:“今天我們的戰艦似乎出了問題。”

確實出了問題:一個有缺陷的概念。在隨後的幾年裡,最初被設計為戰列巡洋艦的艦船,例如皇家海軍的“胡德”號(HMS Hood),被匆忙地改裝或改造了更多的裝甲。“胡德”號本應安裝更多的裝甲板,但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該計劃被擱置。 1941 年,在與德國戰艦“俾斯麥”號交戰十分鐘後,“胡德”號被一枚 15 英寸炮彈炸燬;只有三名船員倖存。

1922 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實際上使該設計成為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各國集中精力建造該條約允許的最大和裝甲最好的戰列艦。美國海軍計劃的六艘戰列巡洋艦從未完工,但其中兩艘的船體被改造成了快速艦隊航母“列剋星敦”號(USS Lexington)和“薩拉託加”號(USS Saratoga)。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包含許多 1914 年至 1918 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技術發展的文章。可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