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大眾科學》中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5年1月2日
在這本1915年的《大眾科學》雜誌中,我們發表了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第一手資料的第二部分:“空中偵察兵的戰爭經歷:天空巡邏”,作者是弗雷德里克·C·希爾德,“在美國志願兵團服役於法國航空隊”。
在前一週,1914年12月26日發行的三部分系列的第一部分中,我們認識了這位年輕而缺乏經驗的年輕人,他說他加入只是為了飛行,“我加入哪個交戰國對我來說無關緊要。” 他缺乏承諾顯然導致他在幾個月後逃跑。(他開小差的證據由已故的猶他大學歷史學教授菲利普·M·弗萊默在他的1981年著作《生動的空氣:拉法耶特飛行中隊》中提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希爾德在法國空軍服役期間,很快學會了老兵的處事方式

早期的空中武器:鋼鏢。希爾德稱它們為鋼製“鉛筆”或“箭”,並準確地說“如果從大約6000英尺的高度墜落,它們幾乎可以穿透任何東西。” 然而,從6000英尺的高度投擲時,它們並不準確,而且很少有效。自1914年以來,空中飛鏢作為空降武器的使用偶爾會被重新審視。圖片來源:《大眾科學》,1915年1月2日
“第二天早上6:30,號角聲喚醒了我們,在附近一條冰冷的小溪裡匆匆洗漱後,我準備好點名了。每天早上7點進行點名,由於缺席意味著要在監獄裡待四天,所以我總是設法到場。向長官敬禮是另一項苦差事,在幾次‘訓斥’後,我終於能夠向我遇到的每位軍官以及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兩年兵敬禮。點名後,我們去吃早餐。早餐包括一杯黑咖啡和硬幹麵包。法國政府期望我們靠這種食物飛行,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去了附近一些農民的家中,花了幾分錢買了一大碗熱巧克力,還有面包和黃油。我每天早上都這樣做。”
經過一些訓練後,希爾德和一支莫蘭·索尼耶飛機隊被派往更靠近前線的阿拉斯附近的機場。希爾德表達了想要投入戰鬥的願望,很快他和一名觀察員被派去觀察前線的部隊動向
“第二天早上六點,我的觀察員(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我起床了,渴望完成擺在我們面前的工作。一場大霧讓我非常失望,並導致我們的出發延誤。至少到十點鐘,上尉才允許我們開始飛行。我們的航線是預先安排好的,我的觀察員的職責是記錄敵軍的動向。幾架其他裝置[飛機]與我們同時出發。升到2250米(7000英尺)的高度後,我駕駛飛機朝杜埃方向飛去,然後朝朗斯方向飛去。飛行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事實證明非常令人興奮。有時,由於正在進行的猛烈炮擊,不可能直接沿著戰線看到地面;煙霧非常濃密,以至於感覺我們好像在雲層之上飛行。”
希爾德降落後,另外四架飛機起飛,對集結的敵軍進行轟炸。希爾德關於他與其中一位飛行員的對話的報告,讓我們看到了正在進行的槍戰的嚴重性——以及希爾德對此的反應
“在出動前往敵方陣線執行那次致命任務的四架飛機中,一架再也沒有返回。他和他的乘客原本想要帶給地面德軍的命運,最終也落在了他們自己頭上。 我從陪同那位遇難者的其他三位飛行員之一口中得知,犧牲的是一位年輕軍官,他急於求成,想要有所表現,因此在飛抵敵方陣線時,降低了飛行高度,以便更精準地投擲炸彈。 隨即,密集的步槍和機槍火力立刻 направлены на его аппарат,他的飛機突然開始劇烈搖晃,然後便頭朝下栽落, ужасной смертью。 飛行員和乘客肯定當場斃命,而親眼目睹戰友慘死,幾乎讓我的線人精神崩潰。”
本三部曲的第一部分,於1914年12月26日釋出,講述了希爾德加入法國空軍的故事,請點選此處
本三部曲的第三部分,於1915年1月9日釋出,講述了他遭遇激烈空戰的故事,請訪問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名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收錄了許多1914年至1918年的文章,包括第一人稱敘述和關於航空的文章。可在以下網址購買:www.ScientificAmerican.com/w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