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1914 年,美國將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視為一場災難、一場悲劇,並且完全沒有必要。當時有人猜測,這或許是摒棄明智的商業行為轉而追求軍國主義的必然結果。但到 1917 年,美國國內的情緒發生了變化。
一連串帶有反德情緒的新聞報道影響了公眾的看法。德國人試圖以軍事必要性為由,為其作為入侵和佔領法國和比利時的軍隊使用武力辯解。但過多的平民死亡和城鎮被毀導致本刊評論稱,德國犯有“野蠻”、“海盜”罪行,並由“權力狂的獨裁政權”統治。
海軍航空兵的發明:艦載彈射器利用飛機日益精湛的技術,使其成為一種有用的海上武器。圖片來源: 《大眾科學》,1916 年 3 月 18 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根據《大眾科學》頻繁發表的社論,美國參戰最直接的原因是德國的潛艇戰。潛艇在 1914 年戰爭爆發時還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武器。最初,它們被設想為攻擊港口中的艦船和防禦敵方艦隊海岸線的武器。但在戰爭期間,德國人制定了攻擊跨大洋貿易本身的戰略。歷史學家普遍支援德國賭博失敗的觀點:其領導人認為,他們可以製造和部署足夠先進的潛艇,以關閉跨大西洋貿易,並在美國的工業和軍事力量部署到歐洲之前,使英國、法國和義大利陷入飢餓並屈服。但是,當盧西塔尼亞號等民用船隻被摧毀,公民被殺害時,美國人感到憤怒。
當德國在 1917 年 1 月宣佈將恢復無限制潛艇戰時,《大眾科學》的一篇社論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與德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像眼瞼與眼球一樣接近”[《大眾科學》,1917 年 2 月 10 日]。三週後,另一篇社論回應了再次發生的航海大屠殺,稱:“我們已經卷入歐洲大戰。對此,我們毋庸置疑。我們捲入衝突發生在 3 月 17 日那個命運攸關的日子,當時我們三艘和平且手無寸鐵的商船被德國的無法無天和暴行擊沉”[《大眾科學》,1917 年 3 月 31 日]。
4 月 2 日,前非干涉主義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要求宣戰。他那富有說服力的演講[發表於 1917 年 4 月 14 日《大眾科學》,標題為“總統的戰爭宣言”]強調了道德,“呼籲國家發動戰爭,捍衛那些構成一切真正民主基礎的偉大原則。”到 4 月 6 日,參議院和眾議院投票支援威爾遜的呼籲,美國與德國開戰。
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科學也包括大量毒性越來越大的毒氣,但也包括防毒面具等應對措施,例如這款早期型號的防毒面具。原始說明文字寫道:“在充滿毒氣的村莊中運送美國公文。”圖片來源: 《大眾科學》,1918 年 10 月 12 日
《大眾科學》是所謂的“第一次科學戰爭”的見證者和評論員。我們的檔案館涵蓋了 1914 年至 1918 年間科學技術如何進入戰爭並被用於戰爭,同時也關注了戰爭如何影響個人,並分析了來自國內前線的訊息。也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從 2017 年的視角來看,我們可以探索當時關於戰爭的新聞和觀點,並瞭解這些新聞和觀點在哪些方面是準確的、具有誤導性的,或者只是完全錯誤的。
檔案館中有大量豐富的資料可供感興趣的讀者查閱。以下是一些主題和想法的示例
《大眾科學》上發表的關於戰爭的社論和信件: https://sciam.tw/article/war-opinions/
《大眾科學》與戰爭概述: https://sciam.tw/article/world-war-i/
我們網站上的幻燈片展示了戰爭的各種主題。此處提供一個示例
1914 年戰爭爆發
https://sciam.tw/article/august-1914-world-war-i-breaks-out/
1915 年的航空
https://sciam.tw/article/aviation-in-1915-a-weapon-of-war/
1915 年的海戰
https://sciam.tw/article/world-war-i-the-war-at-sea-1915/
1916 年的工業
https://sciam.tw/article/industry-in-wartime-1916/
1916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https://sciam.tw/slideshow/the-year-1916-in-the-great-war/
我們的月度專欄“《大眾科學》中的 50 年、100 年和 150 年前”包含介紹不斷演變的戰爭的文章。例如,關於坦克的新技術: https://sciam.tw/article/in-1916-a-new-technology-for-warfare-tanks/
在“檔案館軼事”部落格中,從當時每週出版的雜誌的每一期中都會重點介紹戰爭的一個方面。以下是一些精選
來自戰場的個人報告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letters-from-the-firing-line-1914/
戰爭中的偽裝與欺騙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deception-and-camouflage-1915/
重炮投入戰爭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heavy-guns-blast-trenches-1915/
民用班輪盧西塔尼亞號的沉沒及其反響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sinking-the-lusitania-part-1-many-civilians-die-in-wicked-atrocity-may-7-1915/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sinking-the-lusitania-part-2-death-and-blame-may-7-1915/
婦女作為戰爭努力的一部分進入工廠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women-and-the-war-1915/
毒氣的化學性質與恐怖之處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facing-poison-gas-1915/
照顧在戰爭中身受重傷計程車兵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anecdotes-from-the-archive/care-of-the-severely-wounded-1915/
《大眾科學》檔案館
我們完整的 172 年檔案館涵蓋了從 1845 年至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科學技術。所有許可權訂閱者均可在 scientificamerican.com/magazine/sa 上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