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136 年的過度擁擠,通勤者仍在尋求緩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居住或工作在城市裡,很可能你已經在高峰時段乘坐過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如果你在高峰時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很可能你發現自己全程都沒有座位。雖然地鐵和公交車上的過度擁擠可能看起來像是現代的負擔,但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足夠令人困擾,以至於促使1875年11月27日的《大眾科學》撰文寫道:

“人們普遍認識到的事實是,只要在有軌電車內或站臺上有一寸可供立足的地方,人們就會設法佔據那個空間,他們就會待在那裡,抓住扶手或欄杆,姿勢讓自己和被他們擠壓的人都不舒服。除非在每節車廂的兩端都駐紮一名手持鋒利刺刀的哨兵,否則無法有效阻止這種現象;但由於使用這種武器可能會導致令人不快的複雜情況,因此這個計劃,連同無限延伸的橡皮車廂的方案,都必須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今天早上地鐵裡有哨兵就好了,並且可以用刺刀指著那個擠到我前面,還反覆用揹包撞我臉的傢伙。”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那些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為了尋找一種不那麼激烈的擁堵問題解決方案,三十一次專利獲得者塞韋德拉·B·謝爾頓先生髮明瞭馬拉有軌電車上的額外座位。乘坐這些車輛的旅程通常漫長而顛簸,這使得那些站著的人非常不舒服。儘管看一眼隨附的雕刻可能會讓人產生某種想法,但額外的座位並不是放在乘客的腿上的。

extra seat on train

謝爾頓為過度擁擠的火車設計的摺疊座椅

 

相反,額外的座位連線到立柱上,這些立柱被螺栓固定在主座位下方的墊板上。根據描述,立柱的形狀設計使得座位之間有足夠的空間,以防止乘客互相接觸。立柱有一個鎖定關節以保持其位置,以及一個凸耳以幫助保持其高度。這項發明的目的是將車廂的容量至少增加一半,但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它很可能仍然不足以防止擁擠。因此,雖然在早晨通勤時與陌生人摩肩接踵可能令人不適和不快,但請記住,您正在參與一項歷史悠久的、地道的城市生活傳統。

 

In 1845 大眾科學 magazine made its debut on newsstands and has continued to be published ever since. Now,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and 大眾科學 are working to digitize all past issues of the magazine. Mary Karmelek is in charge of checking over each issue, and in the process she uncovers fascinating, captivating and humorous material buried in the yellowed pages of our past. In this blog she shares the highlights of her discoveries. Additional archival material appears every month in our 50, 100 and 150 Years Ago column.

More by Mary Karmele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