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報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要聞:1914 年 10 月 10 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無人機是 21 世紀戰爭的前沿。這些大大小小、無人駕駛的飛機盤旋在戰場上方,收集影像並以電子方式報告給總部。
1914 年,在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一位德國發明家認為,他從空中拍攝照片的方式將能夠幫助少量可用於這項工作的飛機。早在 1907 年,朱利葉斯·紐布隆納就發明了一種小型自動相機,可以綁在信鴿身上(這些鳥類已被軍隊廣泛用於傳遞資訊)。相機會在預設時間拍攝照片。根據我們的文章,這個想法非常好,以至於“普魯士戰爭部長對該專案表示了興趣,並將斯潘道軍事信鴿站的鳥類交由紐布隆納博士支配。”
很快,快速發展的航空科學被認為更適合空中偵察(間諜活動),因此信鴿相機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然而,在後來的幾十年裡,中央情報局開發了一種“信鴿相機”(它在中央情報局虛擬博物館中展出),但其用途仍然保密。
摘自我們 1914 年 10 月 10 日的期刊
“軍事攝影‘鳥瞰圖’迄今為止是透過氣球、風箏或火箭獲得的。紐布隆納博士發現,它們也可以藉助信鴿拍攝。製造一種最大焦距為 2 英寸且最大重量為 2 1/2 盎司(包括所有附屬裝置)的自動相機並非易事,但法蘭克福一家公司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一種裝置形式包括兩個完整的相機,其鏡頭向前和向後,因此當兩個底片在鳥的任何位置同時曝光時,至少可以獲得一個陸地景觀。相機安裝在薄鋁胸甲上,該胸甲透過帶子和橡皮筋固定在鳥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