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的資訊戰

《大眾科學》報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本週:1916年9月30日

“香腸”氣球被飛機投下的炸彈摧毀。這些充氫繫留風箏氣球在戰爭中被雙方用於觀察。

《大眾科學增刊》,1916年9月30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2016年,我們大多數人重視資訊的商業優勢、個人效用,有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些資訊主要透過我們的手機或電腦傳遞給我們。

在戰時,資訊可能意味著勝利和可怕的傷亡之間的差異。一百年前的今天,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年的殊死搏鬥後,收集資訊的過程已經成為地面、海上和空中進行的致命鬥爭的一部分。能夠觀察到敵軍集結進行攻擊或防禦的動向,可以預警敵人的意圖;能夠識別目標並確定遠端炮擊的效果也至關重要。下面來自同一期的圖片顯示了一門大型(可能是 400 毫米)法國鐵路安裝的火炮,塗有偽裝塗層以幫助其躲避德國偵察。這種武器的射程可達 20 英里,考慮到地球表面的曲率,地面上的人是看不見這個距離的。

在本週的《大眾科學》雜誌中,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在氣球、風箏氣球(帶有短翅膀的香腸形氣球)和飛機上空觀察員(使用雙筒望遠鏡)的價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至於[航空器]的效用,儘管其新穎性必然伴隨著不確定性和實驗,但所提供的服務如此之大,以至於不再可能想象一支沒有配備空中力量的軍隊;這樣的損失將使與裝備精良的部隊交戰的結果必然是失敗......”

鐵路炮:這種口徑的大炮可以將炮彈發射到 20 英里之外。為了觀察目標和炮彈效果,觀察員必須在氣球或飛機上。圖片來源:《大眾科學增刊》,1916年9月30日

“如果嚴格從偵察的角度來看,今天火力的大幅提高使得騎兵的這項服務極其困難,而且他們能夠獲得的資訊不足......”

“然而,僅僅知道我們直接接觸的敵方前沿的情況是不夠的。運輸設施使鐵路能夠用於快速集中和轉移內線的部隊,因此必須對敵軍的後備力量及其所有調動進行持續監視;各種型別的飛機 [包括氣球] 是預見和阻止其行動的唯一手段......”

“大炮射程的顯著增加使得可以將其設定在遠離前線的地方,併為它們的隱藏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手段。在沒有高空天文臺或空中天文臺的情況下,如何標記這些位置?......”

“這就是空中部隊在當今戰爭中投入使用的三個目的——偵察、火力指揮和轟炸——填補了軍隊可用資源中的巨大空白......”

-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關於戰爭的完整檔案,稱為《大眾科學編年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包含許多來自 1914 年至 1918 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爭技術的文章。可以在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roducts/world-war-i/ 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