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大多數人想到著名的船舶事故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 1912 年 4 月 15 日沉沒的 RMS 泰坦尼克號。然而,這不是第一起涉及白星航運公司的事故。一百三十六年前,兩艘白星航運公司的蒸汽船在美國海岸附近,紐約市以東約 550 公里的新澤西州桑迪胡克附近相撞。1877 年 5 月 19 日晚上,不列顛號正從紐約駛往利物浦,當時大霧阻止了該船發現凱爾特號,後者正從昆士蘭駛往紐約,並偏離了正常航線向南行駛。儘管凱爾特號正在緩慢行駛,並且兩艘船都按時鳴響了霧角,但霧氣濃厚到足以造成聲音來源方向的混亂。
根據 1877 年 6 月 4 日《大眾科學》的報道,當蒸汽船彼此可見時,它們僅相隔四個船身長度。在幾乎沒有時間的情況下,凱爾特號的指揮官命令發動機倒車,而不列顛號的指揮官同時下令全速前進,試圖從凱爾特號的船頭透過。但是,規避措施為時已晚,災難無法避免,凱爾特號的船頭猛烈撞擊了不列顛號的側面,刺入其船體三米深。撞擊在她側面撕開了一個 1.4 米 x 0.45 米的裂口,該裂口延伸到水線以下,導致一個下層艙室進水。(凱爾特號又撞擊了不列顛號兩次,但力度不足以對不列顛號的船體造成進一步損壞。)最初的撞擊導致凱爾特號的船頭破裂,底部變成扭曲、損壞的殘骸。該船船頭的頂部撞到了不列顛號的欄杆和索具,將鐵碎片炸開,並將支撐梁掀翻到後者的甲板上。大多數傷亡是由未能避開墜落碎片的乘客造成的,而不是溺水造成的。然而,考慮到凱爾特號和不列顛號分別載有 870 名和 450 名乘客,僅確認 6 人死亡被認為是一個奇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兩艘船都遭受了結構性損壞並進水,但最終意識到它們都沒有沉沒的危險。兩艘船中將進水艙室與船隻其餘部分隔開的艙壁阻止了損壞蔓延到船隻的其他部分。儘管如此,考慮到最初撞擊的混亂,不列顛號的船長漢密爾頓·佩裡命令船員開始放下救生艇。婦女和兒童被告知先登船,但一些男人向前擠。佩裡船長掏出手槍,威脅要射殺任何試圖在輪到他之前登上救生艇的男人。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15 名消防員跑到其中一艘救生艇,登上了它並將其放入海中。“他們匆匆划向凱爾特號,但後來,當他們發現不列顛號不會立即沉沒時,他們又回來了。當他們爬上不列顛號的舷側時,臉上帶著羞愧,船長用一句簡單的評語迎接他們,‘真丟臉!’,然後他們消失在機房裡。”一旦確認兩艘船都將保持漂浮,救生艇就被召回,乘客要麼返回不列顛號,要麼登上凱爾特號以求安全。
雖然不列顛號和凱爾特號是蒸汽船,但它們也配備了風帆。一些風帆以及床墊被用來覆蓋不列顛號側面的孔洞。兩艘船同意在夜間保持靠近,閃爍電燈並鳴放禮炮,以免失去彼此。另外兩艘船,馬倫戈號和英國女王號,最終與受損的船隻匯合,並將它們護送到桑迪胡克港。
不列顛號上的乘客中,有兩歲半的埃莉諾·羅斯福,以及她的母親、父親和姑姑。埃莉諾尖叫哭泣著,違背自己的意願被放入救生艇,她和她的家人在碰撞後最終登上了凱爾特號。回到紐約後,埃莉諾拒絕與父母一起登上前往歐洲的另一艘船,並對輪船和大海產生了終生的恐懼。
這次特殊的事故證明,一艘大型船隻即使在一個艙室進水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安全返回岸邊。《大眾科學》的文章指出,“海洋旅行者當然可以從以下想法中獲得勇氣:一艘側面有一個足夠人走進去的洞的船隻仍然可能是相對安全的,白星航運公司可以對使用這種簡單的系統挽救了近 2000 條生命,並且兩艘宏偉的船隻仍然安全,並將很快完好無損並再次準備好投入進一步的服務而感到滿意。”
當然,這是一個有點諷刺的說法,因為我們知道等待著白星航運公司最著名的“永不沉沒”的船隻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