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們很容易看到實際上不存在的“因果”關係。或者忽略本應顯而易見的因果關係。
有時,這些錯誤是戲劇性的。當科學家犯下這些錯誤時,很多人可能會沿著錯誤的道路走下去,而從未仔細審視他們是如何走到那裡的。霍桑“效應”就是這樣發生的。
1924年11月,一系列實驗中的第一個實驗在芝加哥郊外西塞羅的西屋電氣工廠開始。西屋電氣是貝爾電話公司的子公司,也是AT&T的母公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工廠綜合體被稱為霍桑工廠,它就像一個小城市。它有醫院、棒球場、圖書館等等。到十年末,將有40,000名工人。
電力行業希望人們使用更多的照明。他們贊助了國家研究委員會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進行實驗,以證明照明提高了工廠工人的生產力。
1924年至1927年間進行了最初的三個實驗。您可以在這個合集中看到實驗中女工的照片。從現在許多人撰寫文章的方式來看,您會認為這些是完美控制的實驗,證明了每次照明發生任何變化時,人們的生產力都會提高——向上或向下——而且這是因為所謂的“霍桑效應”。
現在人們所說的可能有所不同。主要指的是,被研究的“特殊性”和新奇感足以激發生產力的提高。並且這種說法已經被擴充套件:從工廠工人到所有其他工人,包括手術期間的外科人員;以及從生產力到人們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健康結果。
問題是,這在霍桑工廠從未真正發生過。事實上,在最初的三個實驗中,一個實驗顯示生產力提高,第二個實驗(唯一一個有對照組的實驗)發現生產力沒有提高,第三個實驗中,生產力下降。贊助商下令銷燬所有資料——包括髮送給麻省理工學院的所有資料——並且不撰寫任何報告。
工廠的一位經理和一些研究人員決定進行更多的實驗。埃爾頓·梅奧和他的團隊很興奮,他們發現工人的動機不僅僅是金錢,他們繼續進行了更多的研究,直到1933年。他們在沒有太多關於照明研究的資料的情況下發表了文章,隨後的實驗更多地是關於工作中動機的社會方面。
然而,有足夠的資訊來確立“霍桑實驗”的神話。它導致了管理思想的根本性轉變,催生了一個新的人際關係管理學派,至今仍在塑造著理論以及我們許多人的工作方式。
可用的資料多年來一直備受爭議。亨利·蘭茨伯格在1958年得出結論,霍桑效應起源於“創造者的偏見,而不是它試圖解釋的事實”。他說,這已經“是對一個理論體系最全面的譴責,簡直難以想象”。
然後,倖存的資料被挖掘出來,它本應消除對實驗證明任何假設的能力的任何剩餘信念。批評的複雜性和範圍都在增加。實驗的弱點被剖析和揭穿,包括1992年、2009年和2011年的主要資料重新分析。
除了研究人員的關注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可能潛在地影響了霍桑工廠的生產力?有很多。
照明研究中的女性之前在非常嚴格的監督下工作。但是當她們進入研究時,她們的工作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研究人員實際上現在是她們的 supervisor,而不是工廠領班。她們可以協商工作日的條款,並且比以前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被比較的不同部門所做的工作是不同的。工人也不同,有些人因為生產力低下而被調走,而生產力更高的人得到了她們的工作。
照明實驗後生產力的另一次大幅提高恰逢大蕭條時期,當時人們非常害怕失去工作。到1933年,他們確實失去了工作。
這僅僅是可能解釋研究人員觀察到的變化的眾多因素的開始,其中許多因素也與照明問題有關。例如,研究人員認為在他們更換燈泡後生產力立即上升,但他們總是在星期日這樣做。即使他們不在實驗室內,工人在星期一也更有效率,隨著一週的進行,效率會降低。
霍桑實驗中沒有“霍桑效應”。
許多其他尋找它的人也未能找到它。1984年,約翰·阿代爾回顧了控制了霍桑效應的教育研究:40項研究中只有7項發現了霍桑效應的任何證據。在13項試圖確定其存在的研究中,只有4項能找到任何跡象。
如果霍桑效應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在健康研究中也很重要,那麼您會期望參與對照試驗的人與未參與對照試驗的人的結局之間存在一些可檢測到的差異。但是,似乎並沒有。
當然,研究和研究人員有時可能會透過研究來影響他們研究的結果。但這遠非意味著有效性總是會受到威脅。然而,霍桑“效應”被用來輕視結果並質疑其內部和外部有效性。它滿足瞭如此巨大的需求,並且根深蒂固,以至於它已被證明“不可能根除”。它是想象的產物,但有些人將其視為真實,許多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其可疑的起源。
這個老科學家們的故事的永續性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導致人們相信它的現象,而不是實驗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科學是自我糾正的,至少在理論和願望上是如此,即使在實踐中不如我們需要的那麼多。就霍桑假設而言,這種自我糾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來。
~~~~
這篇文章的標題引用了傑夫·索南菲爾德在他1985年的文章《揭示霍桑研究》中使用的短語。
漫畫由作者創作,根據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許可協議釋出。
希爾達·巴斯蒂安在此表達的想法是她個人的,不一定反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