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性推理:爭議、陰謀論和科學否認主義的燃料

不論是有爭議的資訊還是沒有爭議的資訊,都可以非常快速地被編織成相互競爭的解釋性敘事。按下正確的按鈕,就可以迅速將它們排列成一條線,導向這個或那個邏輯結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不論是有爭議的資訊還是沒有爭議的資訊,都可以非常快速地被編織成相互競爭的解釋性敘事。按下正確的按鈕,就可以迅速將它們排列成一條線,導向這個或那個邏輯結論。

這些敘事可能會導致無休止的爭吵和根深蒂固的極端確定性立場,使人們無法動搖。如今,似乎伴隨著一種趨勢,不僅是不文明的討論,而且是在不文明的力量中縱情狂歡。似乎以侵略性的姿態——甚至作為首選手段——就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當人們選擇那條道路時,我一直都能理解。在我早期的行動主義生涯中,我也曾走過那條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將其與我對非暴力行動英雄的深深敬佩相協調的困難:言語和行為上的非暴力。就像許多在我這代行動主義者面臨的巨大絕望挑戰中經歷同樣問題的人一樣,我最初覺得從脆弱的地方去努力實現其他理想的完整性是很痛苦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今天影響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我仍然覺得這不容易。我也不擅長,儘管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似乎越來越少地感到羞愧和後悔。經驗最終與我的願望同步:儘管比煽動狂熱要困難得多,但非侵略通常最終更強大。

像美國的許多人一樣,特別是那些目前不允許去工作或有理由對未來感到焦慮的人,我此刻特別關注這些問題,以及各種阻礙清晰、富有社群精神的思考的障礙。

然後,研究人員偶然地在文獻中釋出了另一項關於認知偏差的相關研究。萊萬多夫斯基、吉尼亞克和奧伯奧爾對美國的民眾進行了研究。研究發表在PLOS One上。

他們討論了科學傳播過程有時會適得其反的一種方式。當被視為專家的觀點在某個問題上趨於一致時,會對其他人的思維產生強烈的影響。因此,總的來說,強烈的科學共識也能說服許多其他人。他們以氣候科學為例,科學家之間的共識可能會影響氣候變化否認。

然而,在那些容易產生陰謀論思想的人中,圍繞科學的強烈共識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它可能被視為他們串通一氣的證據。正如一些人對疫苗接種的看法一樣。提出更多的事實或另一項研究可能會適得其反地證實他們對科學的拒絕。

該研究的作者將陰謀論思想描述為一種不必符合連貫性或一致性期望的認知方式:因此,其“解釋範圍”大於相互競爭的科學理論。然而,它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共識是錯誤的。

萊萬多夫斯基和他的同事調查了美國人對兩個科學觀點兩極分化的問題的態度:氣候科學和轉基因食品。基於他們的樣本,他們推測,與人們的教育水平或世界觀相比,陰謀論思想可能是科學否認主義中更具一致性的解釋因素。

文化或政治世界觀和陰謀論思想可能是近親。根據萊萬多夫斯基的說法,兩者都可以被視為動機性推理:“動機性推理指的是對挑戰一個人先前信念的資訊或證據進行貶低,同時無條件地接受任何與態度相符的東西。”

世界觀可能與某些型別的科學拒絕有關,但並非所有型別。因此,具有“保守”政治世界觀的人可能比“自由派”更傾向於拒絕氣候科學,但比拒絕兒童疫苗接種的可能性要小。而那些具有更“保守”世界觀且受過更高教育的人,可能比那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懷疑氣候科學。

如何才能反駁它?他們就這個問題指出的文章之一是另一篇萊萬多夫斯基的論文,關於虛假資訊及其反駁。那裡認為,虛假資訊可能比無知更糟糕。當您不瞭解情況時,您可能會求助於啟發式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比您被誤導時導致您誤入歧途的可能性更低。並且獲取資訊可能比消除虛假資訊更容易。

當人們有一個有組織的解釋性敘事時,他們可能需要一個完整的功能性敘事來取代它,而不僅僅是打破內部邏輯的零星資訊。對錯誤信念是如何產生的進行合乎邏輯且尊重的解釋可能是有用的。並且反覆聽到它可能會有幫助。科學傳播中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實驗研究的地方。學習如何有效地糾正虛假資訊並保持理性,在本週感覺非常緊迫。

~~~~

統計趣事》漫畫是我的原創作品(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許可協議)。

2007年在夏威夷舉行的全球二氧化碳記錄研討會和慶祝活動50週年紀念的參與者照片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圖片庫,透過維基共享資源獲得。

更正:10月15日,羅伯特·斯塔基的評論提醒我,我做出了一個不準確的假設,即科學家之間的共識減少了對氣候變化的否認。我很感謝反饋,現在這句話專門指萊萬多夫斯基引用的三項研究的結果。

更新於2014年3月21日:對潛在誹謗訴訟的擔憂導致期刊撤回了一篇文章——由萊萬多夫斯基及其同事撰寫:請注意,這不是撤稿。現在可以在這裡獲取,並附有一份通知,部分內容如下:“本文現在釋出在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網站上,該大學對本文所構成的風險做出了不同的評估,並重申了其對學術自由的承諾。”

(我還有一篇關於這個一般主題的完整文章正在籌備中。)

希爾達·巴斯蒂安在“絕對也許”中表達的觀點是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觀點。

Hilda Bastian was a health consumer advocate in Australia in the '80s and '90s. Controversies riddled with ideology and vested interests drove her to science. Epidemiology and effectiveness research have kept her hooked ever since.

More by Hilda Basti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