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每年我都會邀請ScienceOnline會議的一些參與者向我(以及我的讀者)介紹他們自己、他們的職業生涯、當前的專案以及他們對網路在科學、科學教育或科學傳播中的應用的看法。現在我們繼續採訪ScienceOnline2012的參與者。在此係列中檢視所有訪談此處。
歡迎來到“部落格環繞時鐘”。請您向我的讀者介紹一下您自己?您來自哪裡(地理上和哲學上)?您的背景是什麼?接受過科學教育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是一名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康復中”的物理學家,最近在科羅拉多州一所研究生院研究奈米晶太陽能材料“流放”三年後,回到了“老北方州”。事實證明,我骨子裡太偏向通才,無法快樂地從事物理研究,因此我在 2011 年透過AAAS大眾傳媒獎學金計劃(強烈推薦給任何正在做研究的未來科學記者)轉行從事科學新聞業。我還具有非正式教育背景——我曾經在天文館做過星空講座和開發夏令營等等——所以我最終有點在研究、教育和寫作圈子之間遊走。這意味著 ScienceOnline 非常適合我。我真希望去年之前就聽說過它!
請再詳細介紹一下您目前的職業軌跡:過去和現在有趣的的專案?
截至今年春天,我成為了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展品開發人員。我的職業道路一直是:非正式教育 -> 天文學研究 -> 材料科學研究 -> 化學物理研究 -> 科學新聞業 -> 非正式教育。走了很多彎路,最終幾乎回到了同一個地方,我想是這樣的,但到目前為止,展品開發對我來說非常合適。它具有新聞業的許多多樣性,但壓力較小,而且有時間真正關注你的技藝。我也能與科學家緊密合作,所以我的研究背景非常有幫助。
我也在努力保持在寫作界的立足之地,方法是做一些零星的自由撰稿工作(我最近在《發現》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作品),在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品部落格上為工作寫部落格,以及在B-Scides上為娛樂寫部落格。
我真的很喜歡在博物館建立展品部落格。我總是對幾乎任何東西的“製作過程”著迷。帶人們瞭解展品幕後製作過程是讓我盡情展示我的工作的一個藉口——而且由於我是展品開發的新手,我也在學習很多東西。如果您對展品是如何製作的有疑問,請給我發電子郵件或使用#AskAnExhibitionist標籤在推特上提問,我會在部落格上回答。
目前什麼最佔用您的時間和熱情?您的目標是什麼?
我仍在制定長期目標,儘管我預計我會很樂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事展品開發工作。我投入了大量精力來弄清楚如何更好地做好我的工作,因為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我仍然足夠像科學家,會熱衷於文獻檢索,而且關於博物館參觀者行為和以參觀者為導向的設計策略的文獻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所以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去研究。
在科學傳播和/或網路在科學中的特定應用方面,您最感興趣的是哪個方面?
我最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利用網路和移動技術將博物館體驗擴充套件到展品和專案(或任何體驗)之外。我們在一些地方嘗試過二維碼,但這絕對仍然是一個實驗,我們還沒有弄清楚什麼效果最好。在展覽中使用移動技術可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甚至想要——智慧手機(例如我)。特別是作為一家獲得認證的州立博物館,普遍可訪問性(或我們能達到的最接近的程度)是關鍵。我希望我們能有一個現代的、移動驅動的音訊導覽版本,其中包含影片和互動內容,但保持其可訪問性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部落格在您的工作中(如果存在)扮演什麼角色?社交網路,例如 Twitter、Google Plus 和 Facebook 呢?您是否認為所有這些線上活動對您所做的工作來說都是淨收益(甚至是必要的)?
在博物館的展品小組中,我們使用部落格作為一種方式,讓人們瞭解幕後情況。作為一名作家,我主要將部落格用作練習寫作的地方,並滿足我寫作關於我認為很酷的事物的需求,而無需在一家成熟的出版物中經歷所有的編輯障礙。部落格對我來說絕對是淨收益。
不過,社交網路方面,我的活躍度較低。我註冊了很多社交網路,但我主要將它們用作人們在需要時找到我的地方,以及在我想了解最新動態或分散注意力時,瞭解線上科學世界脈搏的一種方式。它們可能略有淨收益,否則我就不會使用它們,對吧?我希望至少是這樣。
對您來說,ScienceOnline2012 最好的方面是什麼?對明年有什麼建議嗎?本次會議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一個會議、某人說的話或做的事或寫的東西——會改變您對科學傳播的看法嗎?或者您會帶到您的工作、部落格閱讀和部落格寫作中的東西嗎?
對我來說,ScienceOnline 最好的方面絕對是社交方面——你並不經常有機會與 450 位最有創意、最有才華和最古怪的人分享空間,而且他們都與你有著共同的興趣。這是我參加過的最自由交流的會議,資深人士和新手可以輕鬆地交流,這與許多等級森嚴的科學會議不同。社交方面也比實際的會議更持久,我與許多我在網上甚至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保持了聯絡(尤其因為我是本地人)。
不過,也許我最深刻的收穫是#iamscience 專案。由於離開研究領域不久,我一直在努力擺脫失去作為科學家的身份的困境。#iamscience 專案讓我感覺自己處於非常棒的群體中。我仍然是一名科學家,只是不是研究科學家,這太棒了。
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