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部落格 - 定義及歷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有人請我寫一篇文章,有點像這篇文章的風格,但更長,角度略有不同,提出了一些略有不同的問題:是什麼構成了科學部落格?第一批科學博主是誰,多久以前出現的?有多少科學部落格?如何區分科學部落格和偽科學、非科學和胡說八道部落格?這篇文章的目標是嘗試界定什麼是科學部落格,什麼不是科學部落格,科學部落格的維恩圖與一些其他圈子之間的重疊之處,以及所有這些材料中,哪些應該被永久存檔並歸入“科學部落格”的標題之下。

我們多年來一直在進行這類討論……但我會盡力而為。我需要你的幫助——讓我們稍微眾包一下。我在 90 年代中期活躍於 Usenet,2003 年開始政治部落格,但直到 2004 年末或 2005 年初左右才加入科學部落格圈。我比數學、空間或心理學圈子(儘管我在組建這個網路時擴大了我的廣度)更熟悉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的部落格圈。在我發現他們之前,已經有一些科學博主釋出他們的內容好幾年了。他們會知道我不懂的東西。我希望新老博主都能加入我的這個專案,糾正我的錯誤,新增遺漏的資訊,以及更多內容,在評論中進行(也許有人可以將最終結果放在維基百科上)。

定義科學部落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定義科學部落格——見鬼,僅僅定義部落格——都很困難。畢竟,部落格只是一段軟體,可以以多種不同的方式使用。

什麼是科學部落格被認為是多變的,並且多年來一直在變化。通常,它指的是滿足以下一個或多個標準的部落格:科學家撰寫的部落格,專業科學作家/記者撰寫的部落格,主要涵蓋科學主題的部落格,在科學課堂中用作教學工具的部落格,科學學會、研究所、中心、大學、出版社、公司和其他組織用於或多或少官方的新聞和新聞稿的部落格。但是,科學家撰寫的從不涉及科學的部落格真的是科學部落格嗎?牙科博士撰寫的部落格,每篇文章都充斥著氣候否定論,是科學部落格嗎?

什麼是科學部落格也被認為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改變。現在,部落格被細分為宏觀部落格、中觀部落格和微觀部落格。最初,這種區分是根據技術進行的。宏觀部落格發生在 Wordpress 或 Blogger 等平臺上,中觀部落格發生在 Posterous 或 Tumblr 等網站上,微觀部落格發生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上。但技術在發展,現在可以在任何這些平臺上完成所有三種“尺寸”(或者說是“速度”?)——有些人確實這樣做了。

在部落格上釋出的一句話與在 Twitter 上釋出的一句話相同嗎?Facebook 和 Google Plus 上的一些帖子比其他使用更傳統的部落格平臺(如 Wordpress、Blogger 或 Drupal)的帖子更長更徹底。然而,G+ 非常新,而 Facebook 直到最近,字數限制還相當短。當那是唯一的選擇時,許多人使用部落格軟體來進行非常簡短的更新。今天,快速更新、連結等主要在社交媒體上完成,許多博主僅將傳統的部落格軟體用於更長、更徹底的文章,甚至可以說更“專業”的寫作。

最後,部落格不僅僅是關於文字。還有圖片部落格、影片部落格、播客等。對於每種專門型別的部落格,人們都可以使用傳統的部落格軟體,或者選擇在社交網路或專門的網站上進行,例如,Flickr、Picassa、Instagram、Pinterest、Tumblr、YouTube、DeviantArt 等。所有這些都算數嗎?

科學部落格的開端

精確指出第一個科學部落格開始的確切日期是徒勞的。部落格並非一夜之間憑空出現。第一批博主軟體開發人員,他們嘗試使用現有軟體,然後製作了一些新軟體,不斷摸索,直到他們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認為的“部落格”格式。部落格世界的演變是漸進的,科學部落格這個更具體的世界的演變也是漸進的。

最早的科學博主是那些開始在網上做其他事情的人——頻繁更新他們的網站,或參與 Usenet 群組——然後在 19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部落格軟體可用後,將他們的內容轉移到部落格軟體上。

由於早期的許多線上活動都集中在反擊反科學主張上,例如,在 Usenet 上與神創論作鬥爭的團體,因此許多早期的科學博主來自這些論壇,並且在形式、主題和風格上與政治博主幾乎沒有區別,這並不奇怪。他們還將一定程度的 Usenet 風格帶入他們的部落格:對社會中各種反科學勢力進行戰鬥和批判。當然,他們的線上活動產生了現實世界的影響和成功,例如 多佛審判,為此,博主及其社群積累了十年的資源,在某些情況下,由這些博主本人在審判中提出,幫助以響亮的方式擊敗了一項神創論法案,實際上,這使得未來所有引入此類法案的努力都相對容易被擊敗。

Phil Plait, Chad Orzel, Razib Khan, Derek Lowe, David Appell, Sean Carroll, P.Z.Myers (他的部落格最初是作為課堂教學工具), Tim Lambert, Chris Mooney, 和 Carl Zimmer 是早期的一些科學博主。Panda's Thumb 部落格和 Larry Moran 的 Sandwalk 在所有實際用途上都是舊 Usenet 群組的直接後代。Real Climate,我相信,也有類似的起源。在早期採用部落格軟體的人中,很少有人例外,他們立即開始完全將其用於非政治(和非政策)目的,只是為了評論酷炫的科學,或實驗室生活等,例如,Jacqueline Floyd, Eva Amsen, Jennifer Ouellette, Zen FaulkesGrrrlscientist

在早期,我們幾乎都認識、閱讀、連結、部落格圈和回應彼此,儘管興趣、背景、主題等範圍廣泛。隨著部落格圈的擴大,節點出現在其中,將具有共同興趣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然後,這些節點發展成為他們自己的部落格圈。醫學部落格圈、懷疑論者部落格圈、無神論者部落格圈和自然(主要是觀鳥)部落格圈曾經都是早期科學部落格圈的一部分,但隨著所有這些圈子的發展,這些圈子變得相互獨立,只有少數連線節點。這些連線節點往往是資深的、受歡迎的博主,擁有大量的讀者群,以及像這個網路上的博主,他們傾向於擁有來自許多領域的代表,例如,醫學博主與古生物學博主混合在一起,與太空博主混合在一起等等。

科學部落格演變中的一些關鍵時刻

我現在將嘗試找出科學部落格歷史中的一些事件和發展,我認為(請在評論中反駁)這些事件和發展對科學部落格的演變方向尤為重要:風格的變化、規模的增長以及受人尊敬程度的提高。

Tangled Bank 和其他科學部落格嘉年華

什麼是部落格嘉年華?

它是一種眾包的線上雜誌,定期發生,通常為每期輪流託管部落格。博主將他們在特定時期或特定主題上的最佳帖子提交給下一期的主持人,主持人接受(或拒絕)這些條目,並編輯一篇部落格文章,其中包含排列整齊並介紹所有已輸入帖子的連結。因此,它是一個定義明確、存檔良好、定期、輪流的連結集。通常,所有包含的博主都會從他們的部落格(以及其他線上網站,例如社交網路)連結回嘉年華,從而為主持人以及所有作品包含在該期中的博主帶來關注和流量。

第一個這樣的“輪流部落格雜誌”於 2005 年以“虛榮嘉年華”(這個現象由此得名)的名義開始,這個概念迅速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最早的嘉年華之一是由 P.Z. Myers 發起的。這就是 Tangled Bank(不幸的是,存檔似乎已丟失)。這個每週輪流的連結集幫助科學博主相互發現,互相宣傳,鼓勵新人開始寫部落格,並開始建立社群。後來出現了一些衍生品,例如 Grand Rounds(醫學)、Skeptics' Circle(反擊偽科學)、I and the Bird(鳥類)、Circus of the Spineless(無脊椎動物)、Berry Go Round(植物)、Change of Shift(護理)、Friday Ark(動物,主要是照片)、Encephalon(神經科學)、The Accretionary Wedge(地球科學)、Carnival of the Blue(海洋科學)、The Giant’s Shoulders(科學史)、Festival of the Trees、Carnival of Mathematics、Carnival of Space 以及其他幾十個。其中一些仍然存在,但大多數在運行了多年的良好執行後已經關閉。

我之前寫過很多關於部落格嘉年華的文章,它們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應該參與,以及嘉年華如何影響新聞業科學

隨著社交媒體最近的發展,嘉年華不再像以前那樣被視為社群建設的重要工具。首先是 feed 閱讀器和 feed 聚合器(尤其是 FriendFeed),它們使人們更容易按主題或其他標準跟蹤和過濾部落格文章和其他內容。嘉年華的主要功能——建立社群——可以在這些新空間中輕鬆完成。然後 Twitter 出現了,儘管人們花了一些時間才弄清楚如何使用它,發明各種 Twitter 規範(例如,RT、主題標籤、@reply),並構建使 Twitter 更有用的應用程式(儘管這現在處於危險之中)。

稍晚一點,Facebook 收購了 FriendFeed 並匯入了其所有良好的功能(例如,“贊”按鈕、“分享”按鈕、“朋友的朋友”、“頁面”、影片嵌入、在主頁 feed 上在“熱門故事”和“最新”之間切換等),取消了狀態更新的字數限制,使匯入其他 feed 變得容易,並使長篇部落格也變得容易。最後,一年前,Google Plus 推出了——本質上是 FriendFeed 的加強版,與所有其他 Google 產品(從您的 Gmail 到 Google 文件,再到 YouTube,再到 Picassa)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再給他們一年時間,G+ 將成為 FriendFeed 如果沒有被出售並繼續發展下去的樣子。

所有這些平臺都使社群建設比傳統嘉年華更容易。它更容易做到。新手更容易加入並引起注意。人們更容易個性化與該社群的互動程度。但是社群建設變得越容易,嘉年華的第二個關鍵角色——作為檔案——就越難發揮作用。嘉年華的每一期都是一本雜誌,是某一時刻的快照,也是作者(透過提交)和主持人(透過接受)都認為優秀且重要的作品的儲存庫。當嘉年華消失,檔案的主機訂閱過期時,所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連結都消失了!

為了取代嘉年華,人們現在傾向於喜歡由個人完成的連結集,這些個人充當值得信賴的過濾器。幾個月前,我自己開始做這件事,挑選了我一週內釋出的推文連結的大約三分之一,並將這些連結組織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

在我的 Scienceblogging Weekly 的第一期中,我寫道

Ed Yong 的每週連結集(如這一個)和他每月選擇的 Top 10 付費閱讀內容(見這個示例)是必須加入書籤的資源。

其他一些博主是我關注的連結的偶爾或定期來源,例如,John Dupuis 關於學術界、出版、圖書館和書籍,Chad Orzel 關於學術界和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瘋狂生物學家 Mike 關於科學和政治,以及 Knight 科學新聞追蹤器 的工作人員關於科學的媒體報道。在 NASW 網站上,Tabitha Powledge 每週五都會發布必讀的 本週科學部落格摘要

這些單編輯嘉年華似乎是今天的時尚。但在我看來,舊式嘉年華在社群建設和作為歷史檔案館方面都做得更好。

研究部落格

第二個重要時刻是新部落格 Cognitive Daily 的啟動,該部落格由 Dave 和 Greta Munger 撰寫。他們開創了後來被稱為“研究部落格”的部落格形式——討論特定的科學論文(在底部引用),通常以外行觀眾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

當時,科學部落格正在發展自己的規範,因為在線上沒有“字數限制”(部落格文章往往比傳統新聞文章長得多,不會刪減文章中的任何相關背景資訊),博主本能地理解連結的價值(這迫使他們比通常的每日新聞文章更徹底地進行研究),部落格往往具有更健談和個人化的風格,但大多數科學博主要麼是其領域的專家(因此無需採訪其他專家即可獲得引語),要麼透過數十年來對某個主題的報道獲得了專業知識(例如,Carl Zimmer 關於進化),因此可以權威地發言。

即使在今天,尤其是在早期,博主通常也不關心在禁運解除的那一刻報道全新的論文。在早期,對論文的報道非常罕見。除了揭穿偽科學外,早期的大部分部落格更多的是教育而非新聞——涵蓋某個主題數十年的研究,或解釋基礎知識。如果他們報道一篇論文,博主很可能報道一篇舊的、歷史性的論文,就像報道一篇新的論文一樣。

但是當 Dave 和 Greta 開始他們的部落格時,其他人注意到了。透過研究部落格風格,博主不僅可以報道一篇論文,而且還可以嵌入影片、民意調查、動畫等,以使讀者更積極地參與——他們的讀者確實這樣做了。在許多帖子中,他們線上對研究進行了一種快速而粗略的複製,以讀者作為志願者受試者。

這種部落格形式迅速興起——許多博主開始效仿它,尤其是新的博主立即開始採用這種風格的部落格,可能大大超過了今天的反偽科學博主。 ResearchBlogging.org 網站(下面會詳細介紹)的成立,及其圖示、程式碼和聚合器,也使這種型別的部落格對新來者具有吸引力。最好的例子可能是 Ed Yong,他立即接受了這種形式,每天至少寫一篇關於論文的部落格,經常報道其他媒體錯過的精妙論文。而 Ed 報道了新論文。禁運解除的那一刻。即使對於最傳統的人來說,這顯然也是新聞業。這也是其他記者或希望進入新聞業的人可以做的事情。所以他們做了。成群結隊地。

部落格網路

科學部落格歷史上的第三個重要時刻是科學部落格網路的啟動。第一個是 NPG 的 Nature Network。這本質上是一個意外——該網站本應做其他事情,但最終邀請人們寫部落格。不幸的是,由於技術架構,它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連線性不佳(例如:帖子,如果它們出現在 Google 部落格搜尋中,也會延遲幾天才出現)。人們必須記住去那裡,而不是讓連結在網上隨處可見。此外,該網路的最初策略是要求研究人員寫部落格,但很少有人很好地接受這種形式——他們的大多數部落格都只有一篇帖子,然後就消失了。那些確實開始寫部落格的人發現自己被孤立了,不知道誰在閱讀他們,甚至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閱讀。十年後,該網路經歷了一些變化,博主們來來往往,現在有一些優秀的作家在那裡,而且它現在似乎比剛開始時更顯眼了。

第二個網路(於 2006 年 1 月啟動),Seed Media Group 的 Scienceblogs.com 才是真正發揮作用的網路。這是一個媒體組織,為其僱用的在其網站上寫作的博主的質量提供保證。他們選擇了已經擁有大量讀者群和流量以及線上影響力的博主,如 P.Z.Myers、Orac、Grrrlscientist、Tara Smith、Mungers、Revere、David Kroll、Tim Lambert、Ed Brayton、Razib 等。這賦予了該網路的博主以聲望,主流媒體的其他成員養成了將 Scienceblogs.com 作為其線上科學新聞來源進行檢查的習慣。

其他幾個網路在歷史上啟動得相對較早(Scientificblogging.org 後來更名為 Science2.0、Discover、Discovery News、Psychology Today、Smithsonian……),但主要籠罩在 Scienceblogs.com 的陰影下,直到臭名昭著的 #Pepsigate(更多內容見下文)。在 Pepsigate 時期,我寫了很多關於網路作用的文章,在我的 告別 Scienceblogs.com 的帖子幾篇更多的 後續 帖子中。

開放實驗室

第四個重要時刻是第一期 開放實驗室,年度眾包科學部落格最佳寫作選集。在 在 Lulu.com 上出版五年後,第六版即將由 FSG 出版,FSG 是麥克米倫旗下《大眾科學》的出版品牌。早在 2007 年 1 月,這裡就有一本以傳統書籍形式收集的一些關於科學的精彩部落格文章,由社群本身構建。它真的幫助社群定義了自己。獲得選集入選資格成為一件大事。《開放實驗室》是一個旨在與第一次 ScienceOnline 會議同時進行的專案,儘管出版日期現在與會議日期完全不同,但這些書籍仍然是 ScienceOnline 組織的一個專案。會議本身以技術人員、懷疑論者、無神論者或政治博主的聚會永遠無法實現的方式,增加了社群的感受和精神。

對於許多人來說,看到文字印在紙上仍然帶有一種受人尊敬的意味。畢竟,紙張的房地產很貴。一本書是大量時間、金錢和努力投資的結果——要麼是自下而上的,由作者完成(有時被認為是一個大自我的結果),要麼是自上而下的,由編輯選擇哪些材料值得投資。

《開放實驗室》顛覆了這一點。作者提交他們認為最好的作品,相信同行評審團會公平地評估他們,選擇最好的作品,也許會稍微改進它們(今年比往年更多),並且整個社群將幫助推廣最終產品。一篇部落格文章被收錄到 #openlab 中,不僅僅是編輯一時興起的產物,而是經過兩到三輪由多人評審的結果,所有這些人也都是科學博主和作家。這種相互信任很重要。

獎項

早期有 Koufax 獎,後來有 Webby 獎,以及各種其他部落格獎項。其中一些獎項設有科學部落格獎。但是,如果獎項管理者允許那些只假裝是科學家並使用看似科學的語言來推銷偽科學(例如,全球變暖)的博主進入獎項的科學部分,那麼真正的科學博主會嗤之以鼻,然後在未來忽略該特定獎項。當獎項基本上被設定為受歡迎程度競賽時,當此類反科學博主由於大量追隨者而贏得此類競賽時,那麼與該勝利相關的就沒有真正的聲譽,因此科學博主無需花費精力或以任何方式宣傳此類獎項。

幸運的是,在過去幾年中,一個享有盛譽的科學部落格獎項出現了(科學部落格演變的第五個重要時刻),即 3 Quarks Daily 獎項,該獎項分為三輪,一輪是讀者投票,一輪是評審團投票,最後一輪由傑出的評委做出最終裁決,從大約十名決賽選手中宣佈最終獲勝者。獲勝者獲得獎金,並在其部落格的側邊欄自豪地展示 3QD 按鈕。

#Pepsigate 的餘波

第六個重要時刻是 #Pepsigate,當時 Scienceblogs.com 分裂,大約四分之一的博主離開。時機已經成熟——周圍有太多的科學博主,但只有 Scienceblogs.com 上的部落格才能獲得任何流量或尊重。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局面。有這麼多優秀的博主在那裡,寫得很精彩,但基本上在“The Borg”的陰影下是不可見的。

在 #Pepsigate 之後,現有的網路(例如,Discover、Nature Network)重新設計了他們的網站,並引入了一些逃離 Scienceblogs.com 的博主。幾乎立即湧現出新的網路,以吸引更多這些資深博主。Wired、The Guardian、PLoS、NatGeo、AGU、ACH 等組織以及 Scientopia、Field Of Science、Science3point0 和 Lab Spaces 等自組織的科學部落格集體啟動了新的網路。最後一個啟動的是《大眾科學》網路,該網路剛剛慶祝了上週的週年紀念日

加入這些網路之一成為對博主的認可印章,我們迅速構建了 Scienceblogging.org 網站(該網站即將進行徹底的重建和重新設計,也是 ScienceOnline 組織的一個專案),以幫助人們在一個地方找到所有網路、集體和關鍵的群體部落格。雖然那裡的收錄過程不像 ScienceSeeker.org 上那麼嚴格,但這個網站在某些方面也是質量的代表,因為出現在那裡的部落格大多帶有傳統組織的印記,無論是媒體、出版商還是科學學會,或者是他們的同事邀請他們加入其集體的保證。對於主流媒體以及博主和讀者中的許多人來說,該網站已經取代 scienceblogs.com 成為他們一天開始的“主頁”。

聚合器

我已經在上面提到,科學部落格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是 Dave Munger 啟動了網站 ResearchBlogging.org,該網站聚合來自科學部落格的部落格文章,但前提是這些文章包含表明該文章正在報道一篇論文的程式碼。該程式碼還在帖子本身中正確呈現引文。由於該網站有編輯決定哪些申請者可以被接受(或拒絕),這成為一種非官方的認可印章,即區分誰是科學博主和誰不是科學博主的第一種方法

幾年後,當 PLoS 開始接受博主進入其新聞名單時,成為 ResearchBlogging.org 的成員是接受進入新聞名單的標準(我應該知道——因為當時我作為他們的部落格/線上經理負責批准)。稍後,PLoS 在其所有論文中引入了 Alt-metrics。其中一項指標計算了關於該論文的部落格文章的數量。透過 Google 部落格搜尋和 Technorati 帶來了各種垃圾部落格,或者使用部落格軟體釋出新聞稿副本的人,而不是真正的科學博主。因此,PLoS 使用 ResearchBlogging.org 作為其論文的過濾器。

由於 ResearchBlogging.org 歸 Seed Media Group 所有,現在由 NatGeo 控制,並且似乎不再有技術支援、財務支援或網站開發,因此建議正在使用它的使用者切換到後繼網站 ScienceSeeker.org——ScienceOnline 組織的另一個專案,一個更好的網站,它服務於相同的目的,但也做得更多,有一些資金(並且正在尋求更多資金),並且正在不斷發展。Dave Munger 再次是參與該網站開發的關鍵人物之一。在 ScienceSeeker.org 上,人們可以按學科過濾,或者只顯示包含 ResearchBlogging.org 程式碼的帖子,或者只顯示 ScienceSeeker 編輯標記為特別好的帖子。據我所知,ResearchBlogging.org 和 ScienceSeeker.org 現在都在其列表中計算了大約 1200 個部落格(有很大程度的重疊,但不是完全重疊)。需要新增更多部落格才能使該網站成為更全面的集合,但那裡的部落格是對當今科學部落格圈核心的相當好的快照。

科學部落格圈的規模

計算“較小”語言(例如,德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的科學部落格相對容易,每種語言最多隻有幾十個。計算用英語、俄語、漢語或日語撰寫的科學部落格要困難得多——這些部落格很可能以數千計。但不可能做出好的估計,因為它取決於人們的定義。

搜尋 Google 或 Technorati 會找到許多帶有“科學”標籤的部落格,這些部落格與科學無關——或者更糟(垃圾部落格、反科學部落格等)。Researchblogging.org 和 ScienceSeeker.org 仍然太小,無法用於計算部落格圈的總規模。

如何計算六個月未更新的部落格——處於暫停狀態還是已死?如何計算同一個人擁有的多個部落格,也許甚至不是同時更新,而是部落格的連續版本(例如,當這個人從一個網路移動到另一個網路時)?一個部落格還是多個部落格?是否計算課堂部落格,至少是那些未設定為“私有”的部落格?機構新聞部落格怎麼樣?它們是“真正的部落格”還是隻是易於使用的軟體來推送新聞稿?新聞稿算數嗎?我想我們可以永遠爭論下去,所以我寧願承認部落格是不可數的,並就此打住。

不斷上升的力量和尊重

最近寫過文章,比這裡更簡潔地介紹了科學部落格的歷史以及界定誰在圈內誰在圈外的問題。在那篇文章中,我還提到了一些事件增加了對科學部落格的尊重,例如,Tripoli 6 事件、George Deutch 事件、PRISM 事件和 #arseniclife 事件(終於結束昨晚),儘管還有許多其他案例,科學博主揭露了不當行為,或迫使媒體關注某些事情,或迫使對某些重要事情采取行動。其中一些案例涉及澄清科學記錄,另一些案例對更廣泛的社會或政策產生了影響。

這些案例中的每一個都增強了對科學博主的尊重。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比主流媒體做得更好。在另一些情況下,他們堅持不懈地報道一個故事,直到他們最終迫使大眾媒體報道這個故事並將其傳播給更多的受眾,而這些受眾反過來可以影響變革(例如,透過致電他們在華盛頓的代表)。在許多方面,科學博主震驚了舊系統,並建立了一個新系統來取代它。

聲譽的提高也來自博主線上、公開地為所有人解決科學問題的案例。最著名的案例當然是 Polymath Project,其中 Tim Gowers 和他的讀者在他部落格文章的長篇評論部分解決了一個古老的數學問題。Michael Nielsen 的書 《重塑發現:網路化科學的新時代》精彩地詳細介紹了該專案的細節,以及它對開放科學如此重要的原因。

迄今為止,最好的例子是#Arseniclife 事件,因為它同時做了兩件事。首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科學家們在他們的部落格上批評、指責和揭穿了那篇臭名昭著的論文,該論文聲稱在加利福尼亞湖泊中發現的一種奇怪細菌的 DNA 吸收了砷而不是磷。這並不新鮮——博主們一直都在批評研究,他們憑藉專業知識、勤奮和徹底性這樣做。

但重要的是,第二件事也發生了——Rosie Redfield 對實驗的重複嘗試進行了現場部落格記錄,她細緻地描述了日常實驗室工作,並從評論者那裡獲得了技術反饋,最終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證明該實驗無法重複。這有力地展示了開放筆記本科學的過程,這是當今科學家們可以利用他們的部落格軟體做的事情之一。

科學博主的專業化

幾周前,您可能注意到所謂的 Lehrer 事件(一直向下滾動此處檢視幾個代表性連結)。事後,Seth Mnookin 利用他的部落格進一步探討了部落格的專業化以及部落格與主流新聞之間的界限模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在 #Pepsigate 事件期間,Scienceblogs.com 博主的一些最有趣的反應是“我們不是記者,我不是媒體”。但他們就是。如果您的部落格被 Google 新聞索引,並由媒體公司託管,那麼您就是媒體。也許是新媒體,但仍然是媒體。更個人化,更會話式,但仍然是媒體。

Jonah Lehrer 的問題是人們稱之為“自我剽竊”的事情,即在新文章中重複使用自己以前的文字。這是舊媒體(“我們的內容是獨家的!”)與新媒體(“我的部落格是我的寫作實驗室,我在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我的想法”)之間的衝突。從所有討論來看,記者、博主和讀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一個人沒有報酬,重複使用自己以前的文字可以嗎?如果一個人是透明的(也許使用舊帖子的連結或引用——我完全贊成並經常這樣做),這可以嗎?在部落格上可以,但在文章中不行嗎(讀者如何知道哪個是哪個)?重複使用自己的推文或 Facebook 更新可以嗎(因為人們並不總是認為這是“部落格”,我發現這種態度很愚蠢),但重複使用出現在 Wordpress 平臺上的文字就不可以嗎?這裡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顯然,時代正在變化。一些科學博主寧願不被視為媒體,也不希望被要求像記者那樣寫作。有些人更喜歡將他們的部落格用作寫作實驗室,經常在新語境中重複和重申想法和文字,有時甚至是整段段落,使用新的角度或轉折,逐漸新增和改變他們自己的想法多年,向新讀者介紹舊想法(畢竟,誰會翻閱多年的檔案?),並且無意將這些材料變成商業產品,例如,雜誌文章或書籍。

如果您的職責是揭穿反疫苗接種的錯誤資訊,如果您每天發帖,您能有多少種方法來做到這一點?而且,在別人的網站上進行無編輯釋出,每月獲得幾百美元的收入,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真的不算“專業寫作”。在知名媒體機構的旗幟下寫作,雖然因為它被選中在那裡而賦予了尊重,但這並不自動意味著部落格與報道新聞或撰寫專業評論文章相同。這裡有更多的自由保證。更多的編輯控制將需要更多的資金來交換。

另一方面,一些科學博主將他們的部落格視為他們自己作為作家的潛在營銷工具。他們的部落格是一種不同型別的“寫作實驗室”——一個寫出更精細的文章,更“新聞化”的地方,希望被看到,然後在媒體中獲得演出和工作。他們傾向於報道新論文,而不是撰寫更廣泛的教育性文章。他們努力更好地校對和潤色他們的帖子。為什麼不呢?這沒什麼錯。就像不想這樣做也沒什麼錯一樣。許多科學家博主真的沒有新聞野心。其他人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目標,因此有不同的寫作風格和形式,略有不同的道德觀(兩者都沒有錯,只是不同而已),以及對他們的部落格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

在那些關於科學博主專業化的辯論中,我有時聽到一種觀點,即沒有新聞野心的博主不應該透過在媒體組織託管的網路上而讓大家感到困惑。作為這些網路之一的編輯,我不敢苟同。我想要各種各樣的博主,各種風格和形式,因為我想使我們的產品多樣化,我想為每一種讀者提供一些東西——從孩子到博士後,從教師到研究人員等等。我想模糊舊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界限,使其成為新的、更適合網路的敘事形式成為常態,而不僅僅是舊的、令人厭倦的倒金字塔結構。

媒體世界正在迅速變化,並且在許多方面,正在迴歸我們習慣的多對多通訊模式,20 世紀的廣播模式只是歷史上一個奇怪的例外。在一個地方,特別是高度可見的地方,混合和匹配各種通訊風格對科學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會對潛在受眾的不同子集感興趣,這將使他們不斷回來以獲得更多內容,四處看看,學習如何欣賞其他風格。

我希望酷炫的科學能夠遍佈媒體生態系統的每個角落——從電影和電視,到戲劇和音樂,到報紙和雜誌,到書籍、部落格和推文。我希望科學傳播者實踐新的新聞工作流程,這幾乎是根據定義假設,一個人說的大部分內容將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語境中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在這種模式下,自我剽竊作為一種概念毫無意義。自我剽竊是新模式——這就是好想法如何被推送(而不是拉取)到儘可能多的受眾,在儘可能多的地點,在儘可能多的年限內。

一方面,博主需要調整。從獨立部落格轉向《大眾科學》讓我們的許多博主進入了自我反思階段。他們有時會嘗試寫出完美的帖子(有時需要鼓勵他們將帖子釋出到他們的部落格上,即使這些帖子並不完全完美)。但是部落格文章不應該是,除了偶爾的例外,經過潤色、獨立的文章。部落格文章通常是該人在同一主題上釋出的一系列帖子中的一篇,反映了個人多年的學習和成長。或者是一篇關於對這個人來說是新事物,一種組織自己關於一個非常新的主題的想法的方式。這篇文章也是博主與常客讀者和評論者進行的持續對話的一部分。這篇文章也是更廣泛的線上(有時也包括線下)對話的一部分。

一篇部落格文章只是一條巨大的推文,通常是在一系列其他巨大推文中的一條,但偶爾也會出現一顆經過潤色的鑽石,這當然也值得歡迎。畢竟,這是一個寫作實驗室,所以偶爾可能會出現一篇完美的文章。但是專注於這個目標是誤導——部落格是一個公開思考的地方。如果媒體託管方理解這一點,那麼就不會有“自我剽竊”的問題。

另一方面,讀者也需要調整。當他們訪問媒體網站時,他們應該學會不要每次都期望看到一篇獨立的倒金字塔結構的文章。部落格已經存在了十五年,它們不再那麼新穎了,很容易看出一個地方是否是部落格,它是否讀起來像部落格,並且一個人應該知道在一個部落格上應該期待什麼。我認為評論中的大多數抱怨實際上都是釣魚——那些不喜歡科學研究結論的人抱怨錯別字、格式或長度,以轉移讓他們個人感到不舒服的討論。我們的博主擁有充分的稽核權力,可以以他們認為合適的任何方式處理此類評論。

永遠儲存科學部落格

幾周前,我參加了國會圖書館的一個會議,討論線上發生的包括從資料到期刊論文到討論在內的所有科學的存檔和儲存問題。這包括部落格和社交媒體。以下是我個人對我在那裡學到的東西的總結。

- 容量。顯然,這不是問題。國會圖書館有足夠的空間來永久儲存所有內容。

- 技術難題和連結失效。儲存純文字很容易。但是許多格式,尤其是關於多媒體的格式,將需要一些艱難的技術體操。那裡有太多的格式,很難建立一個易於搜尋、瀏覽、完整且可用的儲存庫。但這並非不可能。

我是一個完全的技術盧德分子——除了 HTML(以及大量使用網路)之外,我對計算機、程式碼、網際網路以及這一切是如何運作的一無所知。但我知道,如果 Dave Winer 在一個專案上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並且認為它很重要,那麼明智之舉就是不要忽視它。它可能行不通,也可能行得通,但他的過往記錄表明人們應該關注它。畢竟,他撿起了一個被廢棄的舊專案,並從中開發出了 RSS(不,不是 RSS 閱讀器,而是底層的實際 RSS 基礎設施)——是的,整個網路現在都在執行的東西,您認為您是如何獲得所有這些文章的,列出、自動推文等等?當然是透過 RSS。Dave 還開發了第一個部落格軟體,推廣了它,部落格開始興起,現在部落格無處不在。Dave 發明了播客,現在它風靡一時。

所以我正在仔細觀察他用 Radio2River2 做什麼。我仍然需要親自嘗試一下,看看我是否能弄清楚如何自己操作,但我的第一印象是,RSS、一個超簡單的部落格平臺和類似開源 Twitter 的東西進行了一場狂歡,這就是他們的後代。這看起來是一種簡單、開放的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將任何型別的內容放在網上任何地方,策劃自己和他人的內容,並輕鬆地將內容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我認為最後一點是關鍵。一個人可以將一篇部落格文章或整個部落格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這不會改變 URL,也不會破壞連結。如果類似這樣的東西流行起來,並且每個人都使用它,那麼連結失效的問題將變得非常次要。

連結失效是一個大問題。在 #Pepsigate 事件之後,許多博主感到可以相當輕鬆和快速地從一個網路轉移到另一個網路,或者在網路內外轉移。檔案會發生什麼?幾周前,國家地理雜誌的某人撥錯了開關,導致近 100 個科學部落格多年的檔案消失了。完全消失了,甚至無法在 Wayback Machine、Internet Archive 和 Google Cache 等處檢視。花了十幾條推文才引起他們一些博主的注意,這些博主聯絡了相關人員,該人員在週一早上重新撥動開關,使所有那些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檔案再次可以訪問。看看擦除歷史是多麼容易?也許有了 Radio2+River2,如果它被普遍使用,這將不會成為問題。拭目以待。

- 策展。為了使龐大的檔案對使用者有用——而這正是這種檔案的目的——它必須以有意義的方式組織起來。應該按主題組織嗎?還是按人組織?按狹窄領域,還是按整個學科(人類基因組或整個遺傳學)?還是按技術平臺(推文在左邊,資料集在右邊,部落格文章在正前方)?還是將獨立的部落格與網路和機構部落格分開?如果世界上所有科學博主在所有部落格上釋出過的所有內容都要存檔和儲存,那麼應該如何組織這些材料?按時間順序,一分鐘一分鐘地?還是分成類似於部落格嘉年華的塊?還是按主題排序?論文應該與討論這些論文的部落格文章聯絡起來嗎?#arseniclife 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嗎?

另一個問題是隱私。Facebook 有許多隱私設定。推文和一些部落格偶爾會在私有、公開、私有之間切換——儲存庫應該如何處理在任何給定時間不確定是私有還是公開的內容?存檔應該是選擇加入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大多數人選擇加入,從而使儲存庫具有體面的完整性?

此外,許多部落格文章是對其他網站的反應。一篇部落格文章可能會揭穿來自神創論者、反疫苗或全球變暖否認論者部落格的說法,連結到它並從中引用。如果科學部落格被儲存下來,但反科學部落格沒有被儲存下來,那麼連結失效就會在那裡發生,儲存了反應,但沒有反應的背景。因此,也許所有這些反科學和偽科學部落格也應該被儲存下來——它們可能是糟糕的科學,但它們是當今社會的重要方面,並且對未來的歷史學家來說會很有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標記它們?它們顯然不是科學部落格(儘管其中一些假裝是),因此不應將它們簡單地扔進同一個袋子裡。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做出“真正的”科學部落格與其他內容之間的這種劃分。

將由誰以及如何做出這個決定?是否應該使用像 ScienceSeeker 這樣的東西作為受人尊敬的科學博主的編輯、同行評審的集合?如果是這樣,如何讓更多的博主瞭解這一點並申請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