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空中的漣漪
LIGO,一個備受爭議的引力波探測天文臺,歷時八年耗資 3.65 億美元后即將上線。
W. Wayt Gibbs 是《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常駐西雅圖。他還在 Intellectual Ventures 擔任科學編輯。

時空中的漣漪
LIGO,一個備受爭議的引力波探測天文臺,歷時八年耗資 3.65 億美元后即將上線。

聲波聚變
科學家報告稱,透過用聲音轟擊液體,他們能夠在臺式裝置中產生核聚變。但他們的同事對此表示懷疑。

每個房間的網路
歸功於巧妙的工程設計,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現在可以透過房屋內的電力線路進行通訊。

純真不再
是否已採取足夠措施防止生物技術落入壞人之手?

關於物種滅絕
生態學家對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滅絕的警告正受到懷疑論者的挑戰,並很大程度上被政治家們忽視。部分原因是,令人驚訝的是,很難知道物種消亡的規模、它為何重要以及如何最好地阻止它。

探索前沿

漫步太陽系
參觀行星科學的大腦中樞——看看 15 億美元能買到什麼樣的機器人。

廣闊的世界網路
新的網際網路瀏覽器增加了一個額外的維度——但深度不足

一切盡在心中
事實還是假象?安慰劑效應可能兩者兼有

異議者還是堂吉訶德?
挑戰 HIV 理論使得病毒學家彼得·H·杜斯伯格幾乎被科學正統觀念開除。現在他聲稱科學對癌症的理解完全錯誤。

控制論細胞
最簡單的活細胞也極其複雜,以至於超級計算機模型可能永遠無法完美模擬其行為。但即使是不完善的模型也可能動搖生物學的基礎。

北極石油和野生動物保護區

藝術作為一種生命形式
他的一件作品的副本比之前所有藝術家所有藝術品的副本都多。然而,他自我複製的創作從未在美國展出過。

在寒冷中
穿透冰封的沃斯托克湖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已經放緩至爬行速度。

顯然效率低下
一個新興產業正遭受訴訟浪潮的衝擊。

縮小到巨大
DNA 微陣列正在重塑基礎生物學——但科學家擔心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淹沒在資料中。

生物鍊金術
皮膚和骨髓細胞可以轉化為神經元的發現帶來了希望——以及許多問題。

笑得前仰後合
笑話、冰水和磁力可以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字面意義上的。

紅隊對抗特工
在核武器實驗室,一支精英駭客團隊與不敗的自主防禦系統鬥智鬥勇。

當我們可能生活時
計算機科學家建造了一個夢想之家,以測試他們對我們未來的願景。

Publius 如何阻止審查者

不負責任的言論
新的軟體使得幾乎不可能從網路上刪除非法材料——或者找出是誰放在那裡的。

科學教育中的虛假危機

追蹤病毒
當一種前所未見的病毒席捲馬來西亞農村,造成 110 多人死亡,並迫使銷燬一百萬頭豬時,它揭示了世界對新疾病的脆弱性。即使是頂尖科學家的最大努力有時也不足以阻止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