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談的烏龜”顛覆了動物發聲的進化起源
對 50 多種龜類和其他動物的錄音幫助科學家重新評估了脊椎動物聲學交流的起源。

“健談的烏龜”顛覆了動物發聲的進化起源
對 50 多種龜類和其他動物的錄音幫助科學家重新評估了脊椎動物聲學交流的起源。

不眨眼的保護運動史
在她新書《摯愛的野獸:在物種滅絕的時代為生命而戰》中,科學記者米歇爾·尼胡伊斯審視了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過去,包括其缺點,以試圖規劃其未來。

尋找“最孤獨的鯨魚”的驚險之旅內幕
這是一個關於聲音的故事:一頭孤獨鯨魚的歌聲,它以獨特的 52 赫茲頻率發聲,據說是沒有其他鯨魚能夠理解的。
這也是一個關於科學和海洋生命的故事,充滿了幻想和神秘色彩,並且大多籠罩在黑暗之中。
這頭鯨魚,物種未知,暱稱 “52”,最初於 1989 年被發現,此後一直斷斷續續地被科學家追蹤。它的孤獨習性讓海洋研究人員感到困惑。而它的存在本身就吸引了數百萬人的注意力和愛心。
但是,當 52 號在海洋深處漫遊時,關於其習性的很多事情仍然懸而未決。沒有人親眼見過它。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這頭鯨魚是一隻雄性大型鯨魚,可能是一種雜交品種,他們推測,它獨特的歌聲——對人類來說頻率太低,對鯨魚來說頻率太高——可能是畸形造成的。
《大眾科學》採訪了獲獎電影製作人喬什·澤曼,他製作了一部關於 52 號的紀錄片,不僅談論了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探索之旅(它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且拍攝精美),還談論了為之提供動力的科學和學術合作。
這部紀錄片——由澤曼編劇和導演,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艾德里安·格尼耶擔任執行製片人——靈感來自已故生物聲學科學家威廉·沃特金斯的發現。它由熱情和好奇心驅動,並依靠水下聲學技術在聲音豐富且噪音嘈雜的海洋環境中追蹤 52 號。
對於澤曼來說,這部電影在型別選擇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散發著偵探小說般的神秘和推理氣息。它的展開就像一個經典的真實犯罪故事,澤曼是一位調查記者和真實犯罪紀錄片製作人,最初因從事這個型別的工作而聞名。
再說,當澤曼開始製作這部電影時,這頭鯨魚失蹤了,已經沉默多年。本質上,澤曼重啟了一箇舊案,用他自己的話說,“澄清事實”,“將觀眾帶入鯨魚的世界”。
在海洋科學家的幫助下,他追蹤鯨魚歌聲和其他以聽覺線索形式存在的蛛絲馬跡,傾聽、分析、追蹤,緩慢而執著地縮小圍繞 52 號的範圍。澤曼找到了它,又失去了它,然後又找到了它,直到最終這位電影製作人對它有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
這可能不是澤曼期望給觀眾的結局。但這絕對是這個不斷演變的故事中的一個新篇章。
澤曼說,他希望其他講故事的人會接過衣缽,繼續挖掘關於 52 號的更多事實。
“有什麼禮物比說,‘實際上,還有另一個章節’更美好呢?然後,20 年後,其他人進來並新增他們的章節,”他說。“這就是講故事的意義。”

最深的潛水,尋找鯨魚的秘密
在地球日,《大眾科學》採訪了《國家地理》水下攝影師布萊恩·斯凱利,談論與鯨魚自由潛水以及在五米或更近的距離內拍攝這些巨型哺乳動物。
“我們必須靠近拍攝物件幾米才能拍到好照片,”斯凱利說。“我不能在水下使用 1000 毫米的鏡頭。而且,必須有陽光,因為我無法在水下給鯨魚打光;它們太大了。”
近四十年來,斯凱利一直在追蹤鯨魚、它們隱藏的生活、它們的覓食儀式和狩獵習性——這些策略在不同的鯨群之間差異很大。他的新書《鯨魚的秘密》於 4 月 6 日發行,以及迪士尼+同名劇集,一部由西格妮·韋弗擔任旁白的四集紀錄片於今日首映,都展現了令人驚歎的瞬間。
這本書和流媒體劇集以壯麗的景色為視覺盛宴,展示了座頭鯨躍出水面捕捉鯡魚,虎鯨追蹤古老的路徑,獨角鯨甩動巨大的長牙來刺痛獵物,以及雪白的白鯨與幼崽在淺水中嬉戲——其中一些幼崽只有幾天大,仍然拖著它們的臍帶。
斯凱利拍攝的鏡頭帶領觀眾遊覽了南極洲、挪威、紐西蘭、庫克群島、阿拉斯加和其他地方的鯨魚文化。它講述了關於韌性、家庭聯絡和親密關係、世代知識共享和致命遭遇的故事——以及豐富的生活和複雜的行為,這些行為讓人想起人類,有時是首次被攝像機捕捉到。
“如果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海洋,這些動物正在以多種方式做很多事情,這些方式都反映了人類文化,”斯凱利說。
然而,迪士尼+劇集不僅關注這個世界的魔力和奇蹟。它還警告了汙染和持續的氣候緊急情況對非常脆弱和相互關聯的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斯凱利說,《鯨魚的秘密》是一個完美的故事,可以展示這兩個方面,因為它處於尖端科學和保護的交匯處。“我喜歡說,‘這不是一個保護故事’,”他補充道。“然而,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保護故事,因為如果我們能夠透過文化的視角來看待這些動物,它就會改變我們感知自然以及我們與自然關係的方式。”

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新傳記分享宇航員鮮為人知的一面
距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乘坐連線到 R-7 彈道導彈的小型太空艙進入太空的人類已經 60 年了,R-7 彈道導彈是一種最初設計用於攜帶三到五百萬噸核彈頭的強大火箭。在這個紀念這一歷史性太空飛行 60 週年的新節目中——同類中的第一次——《大眾科學》採訪了獲獎電影製作人、導演和圖書作者斯蒂芬·沃克,談論這次大膽的發射,它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程序,並繪製了一張通往天空和更遠地方的地圖。
沃克討論了他的新書《超越:第一個離開我們的星球並進入太空的人類的驚人故事》,今天出版,以及加加林的旅程——一項充滿危險且完全秘密計劃的巨大任務——如何發生在美蘇冷戰之後,並在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和一個衰落的超級大國之間分別引發了一場無情的太空競賽。
沃克的電影曾獲得艾美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他從全新的角度回顧了這個時代的複雜政治和開創性科學。他談到了他在事件發生幾十年後尋找目擊者的過程;他如何發現了從未公開過的太空任務鏡頭;最重要的是,他如何仍然設法將人類故事置於政治對抗、尖端技術和人類征服太空和探索新領域的雄心壯志交匯處的故事的核心。

人工智慧現在可以與人類辯論,有時也能說服他們
在今天的科學訪談播客中,IBM 研究院的諾姆·斯洛尼姆與《大眾科學》談論了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計算機工程壯舉:一種人工智慧驅動的自主系統,可以就從補貼學前教育和太空探索的價值到基因工程的利弊等問題與人類進行復雜的辯論。
在一篇新的自然論文中,斯洛尼姆和他的同事表明,在 80 個辯論主題中,辯論專案計算論證技術的表現非常出色——由人類觀眾擔任評判。斯洛尼姆說:“然而,平均而言,它仍然略遜於人類專家辯手獲得的結果。”
在 2019 年舊金山的一個展示會上,該系統與專家辯手哈里什·納塔拉詹正面交鋒。
除了遊戲之外,很少見到人類和機器相互對抗,更不用說在口語比賽中了。
與人類對手一樣,人工智慧只有 15 分鐘的時間來研究主題併為辯論做準備——以創紀錄的速度瀏覽數千千兆位元組的資訊,形成開場陳述並分層反駁論點,這些論點隨後透過機器人女性的聲音以片段和近乎完美的口齒表達出來。
它在舊金山沒能擊敗納塔拉詹,但在另一場辯論中,該系統——由斯洛尼姆和 IBM 研究員拉尼特·阿哈羅諾夫共同領導——成功地改變了九個人在關於使用遠端醫療的辯論中的立場,基本上將辯論轉向了自己的一方,並駁斥了對手的論點。
換句話說,在這個領域,人類仍然佔上風。
但是,如何為一個如此複雜的系統構建架構呢?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識別辯論中的含義或更大的背景?一個源自辯論專案的系統有一天能否介入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媒體爭論,以平息虛假資訊或朝著一個或另一個方向引發辯論,無論是好是壞?我們在播客中回答了這些問題以及更多問題。

機器學習征服老式雅達利遊戲
你可以稱之為“計算機科學家的復仇”。一種因掌握難度極高的雅達利 2600 遊戲《蒙特祖瑪的復仇》而成為頭條新聞的演算法,現在可以擊敗更多遊戲,獲得接近完美的分數,並幫助機器人探索現實世界的環境。帕基南·阿梅爾報道。

在蝴蝶的翅膀中找到自我
在今天的科學訪談播客中,紐約大學生物學家和獨立電影製作人亞歷克西斯·甘比斯談論了製作帝王蝶之子,該片榮獲 2021 年聖丹斯電影節阿爾弗雷德·P·斯隆長片電影獎。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研究帝王蝶翅膀進化的墨西哥科學家。這是一部關於移民政治、靈性和身份轉變的文化作品。
甘比斯談到了實驗室之外的科學,將 CRISPR 技術帶到大銀幕,以及他通常如何致力於關注科學或技術的、大膽創新的故事片,以及如何將科學家描繪成中心人物。
在《帝王蝶之子》的一個場景中,主角站在一家喧鬧的酒吧裡,舉起酒杯向“CRISPR 和基因革命”致敬。整部電影中多次暗示基因編輯如何讓我們著迷和恐懼。進化科學是將人類故事聯絡在一起的線索。
從劇本到銀幕,這位科學家兼導演沉思了到達終點的漫長旅程,獲得資金以及如何將科學的宏大故事編織成藝術。
甘比斯經營科學電影節已有 13 年,製作科學電影的時間更長。他的下一個專案《El Beso》深入探討了 20 世紀初西班牙神經科學家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的生活和科幻作品,他於 1906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學在《帝王蝶之子》中邂逅魔幻現實主義
一部剛剛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的新電影講述了翅膀上的遷徙、失落和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