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評論:《痴迷史》
摘自《大眾科學思維》2008年12月/2009年1月刊的評論和推薦

思維評論:《痴迷史》
摘自《大眾科學思維》2008年12月/2009年1月刊的評論和推薦

三個猜測比一個好嗎?
平均你的猜測比只嘗試一次要好

大腦的“自然秩序”獨立於語言
不同語言的使用者擁有與生俱來的物體排序偏好

可卡因成癮源於慾望,而非藥物本身
可卡因只在自願使用後才改變大腦

理解悲傷:當時間無法治癒一切傷痛時
大腦的獎勵系統使悲傷複雜化

無意識的決定
當我們思考選擇時,我們的潛意識會為我們做出決定

思維評論:書籍、電影及更多
摘自《大眾科學思維》2008年8月/9月刊的評論和推薦

對悲傷上癮?
當時間無法治癒時,大腦的獎勵系統可能在起作用

語言是作為學習輔助工具而進化的嗎?
用文字標記物體可以更容易地瞭解它們

思維評論:書籍、電影及更多
摘自《大眾科學思維》2008年6月/7月刊的評論和推薦

女性對人臉和文字的記憶力更好
男性不太擅長回憶個人經歷

大腦中負責“話到嘴邊”的那部分割槽域
等等,別告訴我...

思維評論:書籍、電影及更多
摘自《大眾科學思維》2008年4月/5月刊的評論和推薦

用於記憶的幹細胞
幹細胞注射後,新的突觸修復了記憶

焦慮與阿爾茨海默病
一生的壓力可能導致記憶問題和疾病

傳遞善意
動物對陌生人表現出利他主義

看看我說什麼
透過閱讀唇語來熟悉聲音

壓力殺死腦細胞

愛情和戰爭的性感基因

關閉內心的守財奴

猴子看,曾曾曾祖父猴子做

蛋白質防止神經元死亡

驚喜:雌激素作為神經遞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