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伴隨 20% 的悲傷可能性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腕帶和應用程式來預測情緒——但這項技術既有陷阱也有希望

快樂,伴隨 20% 的悲傷可能性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腕帶和應用程式來預測情緒——但這項技術既有陷阱也有希望

石油洩漏後,潛水鳥的幼鳥存活率減少 45%
一項對西班牙海岸潛水鳥群落的研究顯示,2002年“威望”號災難後,至少在最初的10年裡,影響依然存在

大象能識別敵人的聲音
非洲象可以區分與危險相關的人類語言、性別和年齡。

標誌性的始祖鳥失去了飛行能力嗎?
一位古生物學家說,這種早期鳥類的解剖結構與現代不會飛的鳥類相符

首次發現有毒甲殼動物
這種穴居動物利用神經毒素殺死獵物並在食用前將其消化

化石掃描揭示了牙齒的起源
人們發現,牙齒狀結構起源於身體外部覆蓋物

為野生獵豹設計的速度測試
一種最先進的項圈揭示了這種動物的快速反應和驚人的加速度

城市生活使黑鸝變成早起的鳥兒
由於生物鐘的改變,城市鳴禽也保持更長時間的活躍

為什麼企鵝不能飛
高效游泳所需的能量可能是導致某些海鳥不善於飛行的原因

巨型魷魚的真相:曾經幾乎沒有海怪被釋放
巨型魷魚的遺傳一致性表明,這種傳說中的頭足類動物在今天非常容易滅絕,而且在不久的過去也曾接近滅絕

大黃蜂可以感知花朵中的電場
電感受可能有助於傳粉者猜測其他昆蟲已經在哪裡吸食了花蜜

如何食用三角龍
霸王龍會撕下帶甲獵物的頭部,以獲取它們柔軟的頸部肉

化石傷疤捕捉到恐龍的頭部撞擊
圓頂頭恐龍撞擊頭部的方式可能有助於區分幼年和成年個體,或者區分不同物種

恐龍 DNA 的消亡:遺傳物質的半衰期為 521 年
一項新的分析證實了人們普遍存在的懷疑,即無法從恐龍和困在琥珀中的古代昆蟲中提取 DNA 來建造“侏羅紀公園”式的主題公園

人類祖先與相關物種雜交
分析表明,大約在 35,000 年前,非洲發生了基因混合

石器揭示了早期人類遷徙
擁有不同工具製造技術的人族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