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維顯示技術投影到落下的水滴上
約翰·馬特森曾是《大眾科學》的記者和編輯,他撰寫了大量關於天文學和物理學的文章。

三維顯示技術投影到落下的水滴上

輝煌的譜系:古代超新星是否觸發了太陽系的誕生?
來自45億年前一顆爆炸恆星的衝擊波似乎啟動了形成太陽和行星的分子云的坍縮。

研究顯示泰坦星上的陽光如何產生生命前體化合物

擺脫鉛:重新審視“阿波羅17號”月球樣本揭示了月球撞擊器帶來的石墨
在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近40年後,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仍在產生新的發現。

賞心悅目的太陽科學

來自太空的潮溼岩石
冰冷的發現支援了小行星向地球輸送水的觀點

晶體儲存器允許在光中高效儲存量子資訊

變幻的科學:可程式設計物質透過自摺疊摺紙片成型
一種可以自行摺疊成兩種不同形狀的原型片材可能會產生可以根據命令呈現任意數量形狀的物體。

奈米級成像技術與3D電影製作相結合

美國宇航局可能會將最後一次航天飛機發射推遲到2011年

格外狂暴的天氣:系外行星大氣層因超高速風而翻騰
對一顆被充分觀測的系外行星的新觀察揭示了以每小時7000公里速度席捲其高層大氣層的風。

太空岩石觀測:下一代近地小行星觀測站上線
位於夏威夷的四臺計劃中的Pan-STARRS望遠鏡中的第一臺應該會在未來幾年內提高小行星的探測率。

資料洪流:德克薩斯州洪水峽谷為地球和火星的水文學理論提供了測試
2002年大壩的大規模溢流在幾天內就在基岩上刻出了一條數米深的通道。

量子自由落體:實驗人員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從40層樓高的豎井中落下

大規模凌星:開普勒任務釋出數百顆可能系外行星的資料
美國宇航局的行星獵手已經識別出700多個尚未證實的候選系外世界,其中包括一些可能與地球大小相當的。

汽車免疫:城市將街道改造成行人、腳踏車和公共交通要道
汽車仍然是美國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在許多城市,其他交通方式正在侵佔曾經是汽車的領地。

一瞥汽車友好的城市未來,由一家汽車公司提供——不足為奇。

“隼鳥”號宇宙飛船正返回地球,可能攜帶著小行星塵埃

許多太陽系彗星可能是從其他恆星那裡掠奪來的
外太陽系中的彗星雲可能包括來自太陽以前的恆星鄰居的重要貢獻。

衛星工廠:土星可能仍在產生新的衛星
土星環附近近期形成過程的模型與該行星觀測到的所謂小衛星群非常吻合。

天體生物學家試圖澄清關於泰坦星上外星生命的記錄

SpaceX完成“獵鷹9號”火箭的首次成功試射

去年出現在木星上的意外疤痕看起來像是小行星撞擊造成的

水之精靈:探測器發現暗示火星上曾經存在更溫暖、更溼潤的時代
紅色星球岩層中豐富的碳酸鹽礦物可能是在數十億年前的潮溼溫室條件下形成的。